|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福清民间投资概况 | 第12-17页 |
| 1.1 福清民间投资的各阶段历史 | 第12-13页 |
| 1.1.1 起步阶段 | 第12页 |
| 1.1.2 爆发阶段 | 第12页 |
| 1.1.3 转折阶段 | 第12-13页 |
| 1.1.4 复兴阶段 | 第13页 |
| 1.1.5 困境阶段 | 第13页 |
| 1.2 新时期福清民间投资的现状及其主要特点 | 第13-15页 |
| 1.2.1 房地产业 | 第13页 |
| 1.2.2 采矿业 | 第13-14页 |
| 1.2.3 船运业 | 第14页 |
| 1.2.4 水产品贸易加工业 | 第14页 |
| 1.2.5 工程及相关行业 | 第14页 |
| 1.2.6 加油站 | 第14页 |
| 1.2.7 餐饮娱乐、金银首饰加工等第三产业 | 第14-15页 |
| 1.3 新时期福清民间投资与其他地方民间投资的比较 | 第15-17页 |
| 1.3.1 与福州市内的民间投资或民营经济大市——长乐的比较 | 第15页 |
| 1.3.2 与福建省内的民间投资或民营经济大市——晋江、石狮的比较 | 第15-16页 |
| 1.3.3 与国内的民间投资或民营经济大市——温州的比较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新时期福清民间投资文化现象概述 | 第17-21页 |
| 2.1 波及地域广 | 第17-18页 |
| 2.2 涉及人群多 | 第18页 |
| 2.3 具有广泛而深远的非强制性影响 | 第18-19页 |
| 2.4 产生了新的地方特色文化形态的雏型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新时期福清民间投资文化现象对既有文化的影响 | 第21-28页 |
| 3.1 对出国热及华侨文化的影响 | 第21-22页 |
| 3.2 对乡土观念的影响 | 第22-23页 |
| 3.3 对勤俭持家观念的影响 | 第23-24页 |
| 3.4 对闽剧文化的影响 | 第24页 |
| 3.5 对以石竹山梦文化为标志的道教文化的影响 | 第24-25页 |
| 3.6 对官本位文化的影响 | 第25-28页 |
| 第四章 新时期福清民间投资催生新的地方特色文化雏型 | 第28-34页 |
| 4.1 逐渐成熟的代表性人物 | 第28-29页 |
| 4.2 日益稳定的追随影响群体 | 第29页 |
| 4.3 转型色彩浓重的思想理念或行为方式 | 第29-32页 |
| 4.3.1 带着穷怕心理和炫富色彩的慈善文化 | 第29-30页 |
| 4.3.2 重感情义气、欠法制规范的信用文化 | 第30-32页 |
| 4.3.3 令人喜忧参半的大众投资理财观念 | 第32页 |
| 4.4 特有语言文化标志 | 第32-34页 |
| 第五章 引导新时期民间投资文化健康发展的建议 | 第34-37页 |
| 5.1 确立正确的引导民间投资文化健康发展的思路 | 第34-35页 |
| 5.2 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民间投资文化健康发展的措施 | 第35-37页 |
| 5.2.1 积极培育树立现代信用文化 | 第35页 |
| 5.2.2 大力弘扬创业文化 | 第35-36页 |
| 5.2.3 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 第36页 |
| 5.2.4 重塑各种未成熟的转型期文化 | 第36-37页 |
| 结语 | 第37-39页 |
| 附录1:访谈提纲 | 第39-40页 |
| 附录2:调查问卷 | 第40-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