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导论第14-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6页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6页
        1.2.1 研究内容第16页
        1.2.2 研究方法第16页
    1.3 创新与不足第16-18页
第二章 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文献综述第18-24页
    2.1 理论依据第18-21页
        2.1.1 合作金融与合作金融组织第18页
        2.1.2 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理论依据——现代产权理论第18-19页
        2.1.3 效率优先与公平优先第19页
        2.1.4 委托代理理论第19-21页
    2.2 文献综述第21-24页
第三章 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动因分析第24-29页
    3.1 农村金融发展的需求与供给矛盾第24-26页
        3.1.1 农村金融的需求状况第24-25页
        3.1.2 农村金融的供给状况第25-26页
    3.2 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26-29页
第四章 农村信用社改革具体措施及效应分析第29-35页
    4.1 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第29-33页
        4.1.1 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模式第30页
        4.1.2 农村合作银行模式第30-31页
        4.1.3 县联社一级法人的组织模式第31-33页
    4.2 省级地方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第33页
    4.3 外部监管和政策扶持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能力和支农力度第33-35页
第五章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及实证分析第35-50页
    5.1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第35-36页
        5.1.1 已建立的农村金融机构的绩效评价体系第35-36页
        5.1.2 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第36页
    5.2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的实证分析第36-48页
        5.2.1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果分析第36-42页
        5.2.2 农村信用社支农效果分析第42-46页
        5.2.3 农业贷款的配置效率第46-48页
    5.3 结论第48-50页
第六章 建议第50-54页
    6.1 以明晰产权、完善治理结构为前提,继续改善农村信用社的自身经营效果第50-52页
        6.1.1 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把不同产权模式的的银行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第50-51页
        6.1.2 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机制,防止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抬头第51页
        6.1.3 控制和化解信贷风险,逐步减少不良贷款第51-52页
    6.2 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支农力度,满足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第52页
    6.3 进一步优化农信社改革的政策环境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研究
下一篇: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以Y农村信用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