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波段汽车防撞雷达系统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注释表 | 第14-15页 |
缩略词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1.2 国内外汽车防撞雷达的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汽车防撞雷达信号体制研究 | 第24-40页 |
2.1 FSK体制汽车前视雷达工作原理 | 第24-28页 |
2.1.1 FSK体制数学模型 | 第24-27页 |
2.1.2 FSK体制雷达仿真与分析 | 第27-28页 |
2.2 MFSK体制汽车前视雷达工作原理 | 第28-32页 |
2.2.1 MFSK体制数学模型 | 第28-30页 |
2.2.2 MFSK体制雷达仿真与分析 | 第30-32页 |
2.3 LFMCW体制汽车前视雷达工作原理 | 第32-38页 |
2.3.1 LFMCW体制数学模型 | 第32-36页 |
2.3.2 LFMCW体制雷达仿真与分析 | 第36-38页 |
2.4 各种体制雷达对比与分析 | 第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汽车防撞雷达相关信号处理算法研究 | 第40-59页 |
3.1 雷达回波距离-多普勒域分析 | 第40-43页 |
3.1.1 单目标识别 | 第40-42页 |
3.1.2 多目标识别 | 第42-43页 |
3.2 恒虚警处理(CFAR)原理 | 第43-54页 |
3.2.1 一维恒虚警处理 | 第44-46页 |
3.2.2 二维恒虚警处理 | 第46-53页 |
3.2.3 二维恒虚警检测算法改进 | 第53-54页 |
3.3 目标测角原理 | 第54-56页 |
3.3.1 雷达测角方法概述 | 第54-55页 |
3.3.2 相位法测角算法原理 | 第55-56页 |
3.4 安全距离模型 | 第56-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防撞雷达系统硬件方案设计与实现 | 第59-76页 |
4.1 系统性能要求与参数分析 | 第59-64页 |
4.1.1 天线频段选择 | 第59-61页 |
4.1.2 测距测速范围与信号带宽设计 | 第61-63页 |
4.1.3 雷达动态范围分析 | 第63页 |
4.1.4 系统AD转换器的性能分析 | 第63-64页 |
4.2 系统硬件整体框图 | 第64-65页 |
4.3 系统硬件电路模块设计 | 第65-75页 |
4.3.1 射频前端的选型 | 第65-67页 |
4.3.2 滤波放大电路设计 | 第67-69页 |
4.3.3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第69-72页 |
4.3.4 核心处理模块设计 | 第72-73页 |
4.3.5 电源模块设计 | 第73-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防撞雷达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76-93页 |
5.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76-77页 |
5.2 FPGA数据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 第77-84页 |
5.3 DSP信号处理模块软件设计 | 第84-92页 |
5.3.1 软件功能设计与分析 | 第84-85页 |
5.3.2 DSP信号处理程序实现 | 第85-9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六章 防撞雷达系统测试及分析 | 第93-102页 |
6.1 原理验证测试 | 第93-97页 |
6.2 实际场景测试 | 第97-98页 |
6.3 测试误差分析 | 第98-101页 |
6.3.1 测速误差 | 第98-99页 |
6.3.2 测距误差 | 第99-10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102-104页 |
7.1 总结 | 第102页 |
7.2 展望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9-110页 |
附录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