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参与式教学”的相关理论阐释 | 第15-17页 |
2.1.1 “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概念 | 第15页 |
2.1.2 “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2.2.1 关于文理科学生英语学习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2.2.2 “参与式教学”综合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2.2.3 学生课堂参与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2.2.4 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因素的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2.2.5 关于学生课堂参与策略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3-29页 |
3.1 研究的目标与问题 | 第23页 |
3.1.1 研究的目标 | 第23页 |
3.1.2 研究的问题 | 第23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3.2.1 调查问卷法 | 第24-26页 |
3.2.2 访谈法 | 第26-28页 |
3.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9-51页 |
4.1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理科生参与差异性 | 第29-45页 |
4.1.1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理科生参与差异性的基本情况和特征 | 第29-40页 |
4.1.2 期望理论下高中生文理科课堂参与度呈现的差异性表现 | 第40-44页 |
4.1.3 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在影响高中文理生课堂参与差异性中的体现 | 第44-45页 |
4.2 影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理科生参与差异性的因素 | 第45-48页 |
4.2.1 地区及年级因素 | 第46页 |
4.2.2 性别因素 | 第46-47页 |
4.2.3 成绩因素 | 第47页 |
4.2.4 教师因素 | 第47-48页 |
4.3 分别适合文理科生提高其课堂参与度的学习策略 | 第48-51页 |
4.3.1 高中文理科生在“参与式教学”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 | 第48页 |
4.3.2 “参与式教学”中适合高中文理科生提高参与度的策略 | 第48-51页 |
5. 研究的结论 | 第51-54页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第51-52页 |
5.2 研究的启示 | 第52-53页 |
5.3 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一: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理科生参与情况调查问卷 | 第56-59页 |
附录二: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理科生参与情况访谈提纲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