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致密油成藏过程与机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4页
    1.1 论文来源第7页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第7-8页
        1.2.1 选题的目的第7页
        1.2.2 选题的意义第7-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8-10页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3.2 存在的问题第10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0-12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0-11页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1-12页
    1.5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和主要成果认识第12-14页
        1.5.1 完成的工作量第12-13页
        1.5.2 主要的成果认识第13-14页
第2章 青西凹陷致密油成藏条件与分布特征第14-42页
    2.1 青西凹陷地质概况第14-17页
        2.1.1 地理位置第14-15页
        2.1.2 构造特征第15页
        2.1.3 地层特征第15-16页
        2.1.4 沉积相特征第16-17页
    2.2 青西凹陷致密油成藏条件分析第17-36页
        2.2.1 烃源岩特征第17-22页
        2.2.2 储层特征第22-30页
        2.2.3 源储组合特征第30-36页
    2.3 青西凹陷致密油藏横纵向分布特征第36-42页
        2.3.1 致密油纵向分布特征第36-37页
        2.3.2 致密油平面分布特征第37-42页
第3章 青西凹陷致密油成藏过程恢复第42-53页
    3.1 青西凹陷构造演化史恢复第42-45页
        3.1.1 青西凹陷构造演化特征第42-43页
        3.1.2 典型剖面构造演化史恢复第43-45页
    3.2 青西凹陷致密油成藏过程恢复第45-53页
        3.2.1 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第45-47页
        3.2.2 典型井成藏史恢复第47-53页
第4章 青西凹陷致密油成藏机制与成藏模式第53-69页
    4.1 青西凹陷致密油可流动性分析第53-56页
        4.1.1 原油密度第53-54页
        4.1.2 族组成第54-55页
        4.1.3 原油粘度第55-56页
    4.2 不同类型源储组合致密油运聚成藏物理模拟实验第56-64页
        4.2.1 实验地质模型第56页
        4.2.2 实验物理模型第56-57页
        4.2.3 实验设备及材料第57-58页
        4.2.4 实验步骤第58页
        4.2.5 实验过程与结果第58-63页
        4.2.6 结论和意义第63-64页
    4.3 青西凹陷致密油成藏机制与成藏模式第64-69页
        4.3.1 致密油成藏动力第64页
        4.3.2 致密油运移通道与运移方式第64-65页
        4.3.3 不同源储组合类型致密油成藏机理与模式第65-69页
第5章 青西凹陷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与甜点预测第69-75页
    5.1 青西凹陷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第69-71页
    5.2 青西凹陷致密油甜点预测第71-75页
        5.2.1 预测方法第71-72页
        5.2.2 预测结果第72-75页
第6章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塘湖盆地条湖凹陷二叠系致密油藏形成特征
下一篇:酒泉盆地花海凹陷下白垩统致密油成藏条件与富集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