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3-14页 |
1.3.1 本文的创新 | 第13页 |
1.3.2 存在的不足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分析及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2.1.1 OFDI | 第14页 |
2.1.2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 第14页 |
2.1.3 吸收能力 | 第14-1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2.1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15-17页 |
2.2.2 基于知识生产的内生增长理论 | 第17-18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2.3.1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 | 第18-20页 |
2.3.2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机制分析 | 第20-21页 |
2.3.3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21-23页 |
2.3.4 对现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 第23-25页 |
第3章 中国对欧盟OFDI的现状及特点 | 第25-31页 |
3.1 中国对欧盟OFDI的现状 | 第25-29页 |
3.1.1 中国对欧盟OFDI的规模概况 | 第25页 |
3.1.2 中国对欧盟OFDI的行业分布 | 第25-27页 |
3.1.3 中国对欧盟OFDI的国别分布 | 第27-28页 |
3.1.4 中国对欧盟OFDI的进入方式 | 第28页 |
3.1.5 中国对欧盟OFDI的主体 | 第28-29页 |
3.2 中国对欧盟OFDI的特点分析 | 第29-31页 |
3.2.1 投资相对规模仍较小 | 第29页 |
3.2.2 投资行业集中在服务业和制造业 | 第29-30页 |
3.2.3 国企在对欧盟OFDI中仍占主导 | 第30-31页 |
第4章 中国对欧盟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5页 |
4.1 基础要素方面 | 第31-33页 |
4.1.1 人力资本 | 第31-32页 |
4.1.2 研发水平 | 第32-33页 |
4.2 环境要素方面 | 第33-35页 |
4.2.1 基础设施 | 第33页 |
4.2.2 金融市场发展 | 第33-34页 |
4.2.3 经济开放度 | 第34-35页 |
第5章 中国对欧盟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相关机理分析 | 第35-45页 |
5.1 中国对欧盟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分析 | 第35-39页 |
5.1.1 技术互动机制 | 第35-37页 |
5.1.2 技术传递机制 | 第37页 |
5.1.3 技术吸收机制 | 第37-39页 |
5.2 吸收能力影响中国对欧盟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39-45页 |
5.2.1 人力资本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 | 第39-40页 |
5.2.2 研发水平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 | 第40-41页 |
5.2.3 基础设施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 | 第41-42页 |
5.2.4 金融市场发展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 | 第42-44页 |
5.2.5 经济开放度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机理 | 第44-45页 |
第6章 中国对欧盟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5-56页 |
6.1 模型的构建 | 第45-47页 |
6.2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 第47-51页 |
6.2.1 中国TFP测算 | 第47-48页 |
6.2.2 中国国内的研发投入强度 | 第48-49页 |
6.2.3 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获取的国外研发资本溢出 | 第49页 |
6.2.4 中国吸引欧盟直接投资获取的国外研发资本溢出 | 第49页 |
6.2.5 吸收能力变量 | 第49-51页 |
6.3 实证检验及分析 | 第51-55页 |
6.3.1 单位根检验 | 第51-52页 |
6.3.2 协整检验 | 第52-53页 |
6.3.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7章 政策建议 | 第56-62页 |
7.1 微观层面 | 第56-58页 |
7.1.1 扩大在欧盟OFDI规模,优化投资结构 | 第56-57页 |
7.1.2 重视高科技人才,加强岗位技能培训 | 第57页 |
7.1.3 注重自主研发,增强自身研发能力 | 第57-58页 |
7.2 宏观层面 | 第58-62页 |
7.2.1 完善对欧盟直接投资政策,增强相关服务能力 | 第58-59页 |
7.2.2 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 第59-60页 |
7.2.3 继续实行相关经济开放政策,探究更多经济交往形式 | 第60页 |
7.2.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 第60-61页 |
7.2.5 加大研发支出,鼓励企业改善自身研发能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