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0.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页 |
0.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王9断块储层特征研究 | 第12-47页 |
1.1 储层细分对比及砂体分布特征 | 第13-18页 |
1.1.1 储层细分对比方案 | 第13页 |
1.1.2 储层砂体分布特征 | 第13-18页 |
1.2 隔夹层类型及分布特征 | 第18-23页 |
1.2.1 隔夹层类型及识别 | 第18-19页 |
1.2.2 层间隔夹层分布特征 | 第19-21页 |
1.2.3 主要层内夹层特征 | 第21-23页 |
1.3 储层沉积特征 | 第23-36页 |
1.3.1 沉积微相类型及典型微相特征 | 第23-28页 |
1.3.2 单井相、联井相及平面沉积微相分析 | 第28-36页 |
1.4 储层物性特征研究 | 第36-43页 |
1.4.1 储层物性纵向分布特征 | 第36-37页 |
1.4.2 储层物性平面分布特征 | 第37-43页 |
1.5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 第43-47页 |
1.5.1 层内非均质性 | 第43-45页 |
1.5.2 层间非均质性 | 第45页 |
1.5.3 平面非均质性 | 第45-47页 |
第二章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 第47-53页 |
2.1 储层岩性与电性关系 | 第47-49页 |
2.1.1 储层岩性特征 | 第47-48页 |
2.1.2 储层岩性与电性关系 | 第48-49页 |
2.2 储层物性与电性关系 | 第49-52页 |
2.2.1 储层物性特征 | 第49-52页 |
2.2.2 储层物性与电性关系 | 第52页 |
2.3 储层含油性与电性关系 | 第52-53页 |
第三章 油水层识别 | 第53-64页 |
3.1 测井曲线的预处理 | 第53-56页 |
3.1.1 声波时差曲线的标准化处理 | 第53-55页 |
3.1.2 归一化处理 | 第55-56页 |
3.2 多井资料综合对比及交会图 | 第56-62页 |
3.3 多参数判别分析法 | 第62-64页 |
第四章 王9断块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 第64-83页 |
4.1 王9断块核三段Ⅳ油组原油物性特征及成因分析 | 第64-68页 |
4.1.1 王9断块核三段Ⅳ油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 第64-66页 |
4.1.2 王9断块核三段Ⅳ油组原油成因分析 | 第66-68页 |
4.2 有效厚度及各小层平面含油特征 | 第68-74页 |
4.2.1 单井油水层的校正 | 第68-69页 |
4.2.2 有效厚度垂向发育情况 | 第69页 |
4.2.3 小层有效厚度及小层含油面积的平面分布特征 | 第69-74页 |
4.3 典型油藏剖面分析及油藏类型 | 第74-77页 |
4.3.1 典型油藏剖面分析 | 第74-75页 |
4.3.2 王9断块主要油藏类型 | 第75-77页 |
4.4 王9断块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 第77-83页 |
4.4.1 储量丰度较低,区块内油气性质及富集程度差异大 | 第77页 |
4.4.2 含油层位集中,油层多为薄—中层,储层物性较好 | 第77-79页 |
4.4.3 油砂体面积小,各小层油水界面不统一 | 第79页 |
4.4.4 油藏类型以断层+岩性为主 | 第79-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