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油气资源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7-10页
前言第10-14页
    0.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0.2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0-12页
        0.2.1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0.2.2 存在的问题第11-12页
    0.3 研究内容第12页
    0.4 技术路线第12-14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4-19页
    1.1 研究区基本概况第14页
    1.2 地层划分与岩性特征第14-16页
    1.3 沉积特征第16-17页
    1.4 盆地演化历史第17-19页
第二章 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的目的、发展及方法的选取第19-24页
    2.1 油气资源评价的研究内容及目的第19页
    2.2 油气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空间第19-21页
        2.2.1 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现状第19-20页
        2.2.2 油气资源评价的发展空间第20-21页
    2.3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介绍与选取第21-24页
        2.3.1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介绍第21-22页
        2.3.2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选取第22-24页
第三章 烃源岩定性评价第24-45页
    3.1 暗色泥岩的发育与分布第24-29页
        3.1.1 暗色泥岩的统计第24-26页
        3.1.2 双阳组暗色泥岩发育与分布第26-27页
        3.1.3 奢岭组暗色泥岩发育与分布第27页
        3.1.4 永吉组暗色泥岩发育与分布第27-28页
        3.1.5 暗色泥岩发育对比第28-29页
    3.2 岔路河断陷烃源岩的定性评价第29-45页
        3.2.1 岔路河断陷有机质丰度的评价第29-32页
        3.2.2 有机质类型第32-39页
        3.2.3 有机质成熟度第39-45页
第四章 生烃动力学研究第45-53页
    4.1 岩石快速热解实验第45-46页
    4.2 化学动力学参数标定的方法与结果分析第46-51页
    4.3 结果分析第51-53页
第五章 埋藏史、热史、生烃史研究第53-61页
    5.1 埋藏史的重建第53-55页
        5.1.1 埋藏史的研究方法第53-54页
        5.1.2 参考数据第54页
        5.1.3 岔路河断陷埋藏史重建结果与分析第54-55页
    5.2 热史的重建第55-57页
        5.2.1 热史分析方法第55页
        5.2.2 参考数据第55-56页
        5.2.3 岔路河断陷热史重建结果与分析第56-57页
    5.3 生烃史第57-61页
        5.3.1 生烃史模拟原理第58页
        5.3.2 结果分析第58-61页
第六章 岔路河断陷油气资源量计算第61-69页
    6.1 资源量计算方法第61-62页
        6.1.1 计算公式及流程第61-62页
    6.2 关键参数的选取第62-66页
        6.2.1 烃源岩的排烃效率第62-63页
        6.2.2 原始有机碳的恢复第63-64页
        6.2.3 油气聚集系数的厘定第64-66页
    6.3 岔路河断陷油气资源潜量结果分析第66-67页
    6.4 本次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结果分析第67-69页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王集油田王9断块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下一篇: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参数精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