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高管持股有效性的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2 契约参照点理论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3 重要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1.3.1 高管持股有效性 | 第17页 |
1.3.2 非契约性投资 | 第17-19页 |
1.4 文章研究思路 | 第19-21页 |
2 国有上市公司高管非契约性投资决策的理论分析 | 第21-33页 |
2.1 国有上市公司股东与高管契约的不完全性 | 第21-23页 |
2.1.1 国有上市公司股东与高管契约的不完全性产生的原因 | 第21-22页 |
2.1.2 契约不完全导致的效率损失 | 第22-23页 |
2.2 没有股权分配时国企高管的非契约性投资决策 | 第23-28页 |
2.2.1 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23-24页 |
2.2.2 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第24-28页 |
2.3 股权分配时国企高管的非契约性投资决策 | 第28-31页 |
2.3.1 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28-29页 |
2.3.2 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第29-31页 |
2.4 模型的结果与对比分析 | 第31-33页 |
3 非契约性投资视角下的国企高管持股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 第33-51页 |
3.1 非契约性投资的指数构建 | 第33-39页 |
3.1.1 社会责任 | 第33-35页 |
3.1.2 行业集中度 | 第35页 |
3.1.3 非契约性投资综合评价指标 | 第35-39页 |
3.2 变量选择与数据的来源 | 第39-43页 |
3.2.1 样本来源 | 第39页 |
3.2.2 变量选择 | 第39-42页 |
3.2.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2-43页 |
3.3 模型的构建与内生性检验 | 第43-47页 |
3.3.1 联立方程模型的构建 | 第43-44页 |
3.3.2 内生性检验 | 第44-47页 |
3.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3.4.1 公司经营业绩方程 | 第48-49页 |
3.4.2 高管持股方程 | 第49-50页 |
3.4.3 高管非契约性投资方程 | 第50-51页 |
4 政策建议 | 第51-54页 |
4.1 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 | 第51-52页 |
4.2 加强对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实施监管 | 第52-53页 |
4.3 建立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