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34页 |
1.1 氮杂环类化合物 | 第8-17页 |
1.1.1 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 第8-12页 |
1.1.2 四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 第12-17页 |
1.2 含氮羧酸铀酰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7-32页 |
1.2.1 铀酰链酸配合物 | 第18-23页 |
1.2.2 铀酰芳香羧酸配合物 | 第23-29页 |
1.2.3 铀酰氮杂环羧酸配合物 | 第29-31页 |
1.2.4 铀酰配合物的性能研究 | 第31-32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成果 | 第32-34页 |
1.3.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第32页 |
1.3.2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 第32-34页 |
第二章 实验原理、主要仪器、试剂及表征方法 | 第34-36页 |
2.1 实验原理 | 第34-35页 |
2.2 实验主要仪器 | 第35页 |
2.3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2.4 表征方法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三氮唑、四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6-51页 |
3.1 化合物C1-C4的合成 | 第36-40页 |
3.1.1 5-甲基-1-(4-羧基苯基)-1H-1,2,3-三唑-4-羧酸(C1)的合成 | 第36-37页 |
3.1.2 5-甲基-1-(4-硝基苯基)-1H-1,2,3-三唑-4-羧酸(C2)的合成 | 第37-38页 |
3.1.3 3-氟-4-(1H-四唑-5-基)苯酚(C3)的合成 | 第38-39页 |
3.1.4 3-氟-羟基-5-(1H-四唑-5-基)苯甲酸(C4)的合成 | 第39-40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0-50页 |
3.2.1 化合物C1-C4的红外光谱 | 第40-43页 |
3.2.2 化合物C1-C3的~1H NMR和~(13)C NMR谱 | 第43-46页 |
3.2.3 化合物C2和C3的荧光 | 第46-48页 |
3.2.4 化合物C1-C3的紫外光谱 | 第48-50页 |
3.3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铀酰配合物的分子设计、表征及性能研究 | 第51-109页 |
4.1 配合物1-9的合成 | 第51-56页 |
4.1.1 配合物[(UO_2)(pht)H_2O]·H_2O (1)的合成 | 第51页 |
4.1.2 配合物(UO_2)_2(Hipa)_4(H_2O)_2 (2)的合成 | 第51页 |
4.1.3 配合物(UO_2)(tpa)(DMF)_2 (3)的合成 | 第51-52页 |
4.1.4 配合物(UO_2)(box)_2 (4)的合成 | 第52页 |
4.1.5 配合物(UO_2)_2(pht)_2(Hpac)_2(H_2O)_2 (5)的合成 | 第52页 |
4.1.6 配合物(UO_2)(pac)_2(H_2O)_2 (6)的合成 | 第52页 |
4.1.7 配合物[(UO_2)_2(TTHA)]·[NH_2(CH_3)_2]_2·(H_2O)_3 (7)的合成 | 第52-53页 |
4.1.8 配合物(UO_2)(HL_1)_2(H_2O)_2 (8)的合成 | 第53页 |
4.1.9 配合物Cu(UO_2)(pht)_2(H_2O)_2 (9)的合成 | 第53页 |
4.1.10 配合物1-9的晶体结构测定 | 第53-56页 |
4.2 合成讨论 | 第56页 |
4.3 结构与表征 | 第56-90页 |
4.3.1 配合物1-9的结构描述 | 第56-69页 |
4.3.2 配合物1-9的粉末光谱(PXRD)分析 | 第69-74页 |
4.3.3 配合物1-9的紫外(UV-vis)光谱 | 第74-79页 |
4.3.4 配合物1-9的热重(TG)分析 | 第79-84页 |
4.3.5 配合物1-9的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84-90页 |
4.4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光电压及染料吸附性能探究 | 第90-108页 |
4.4.1 配合物1-9的荧光性能 | 第90-95页 |
4.4.2 配合物1-9的光电压性能 | 第95-105页 |
4.4.3 配合物1-9的染料吸附性能研究 | 第105-108页 |
4.5 小结 | 第108-109页 |
结论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6页 |
硕士期间SCI论文发表情况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