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苯酚类与石墨烯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1 石墨烯概述第13-15页
        1.1 石墨烯简介第13-14页
        1.2 力学性质第14页
        1.3 电学性质第14-15页
        1.4 光学和热学性质第15页
    2 氧化石墨烯概述第15-18页
        2.1 氧化石墨烯简介第15-16页
        2.2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第16-17页
        2.3 氧化石墨烯的性质第17页
        2.4 氧化石墨烯的应用第17-18页
    3 本文的主要研究背景和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计算化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第20-27页
    1 计算化学的产生和发展第20页
    2 薛定谔方程简介第20-21页
    3.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第21-24页
        3.1 密度泛函理论的发展第21-22页
        3.2 密度泛函理论的基础第22-24页
        3.3 Gaussian09软件简介第24页
    4 密度泛函理论(DFT)应用于石墨烯材料性质的研究第24-27页
第三章 石墨烯量子尺寸纳米片结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第27-38页
    1 引言第27页
    2 计算部分第27-29页
        2.1 研究的石墨烯体系第27-28页
        2.2 石墨烯有限尺寸纳米薄片的几何优化第28-29页
        2.3 石墨烯有限尺寸纳米薄片的分子轨道能量计算第29页
        2.4 石墨烯有限尺寸纳米薄片的电荷分析第29页
    3.结果与讨论第29-36页
        3.1 石墨烯有限尺寸纳米薄片体系的构型第29-31页
            3.1.1 结构参数-键长、键角、二面角第30-31页
            3.1.2 ZigZag边缘和Armchair边缘第31页
        3.2 石墨烯纳米薄片的电子总能量和Mulliken电荷分析第31-32页
            3.2.1 各体系的电子总能量第31-32页
            3.2.2 密立根Mulliken电荷分析第32页
        3.3 石墨烯的分子轨道能量计算第32-34页
        3.4 石墨烯片HOMO和LUMO轨道电子密度分布第34-35页
        3.5 石墨烯片的态密度(DOS)分析第35-36页
    4 结论第36-38页
第四章 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纳米薄片与苯酚类衍生分子间相互作用第38-48页
    1 引言第38页
    2 计算部分第38-40页
        2.1 构建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吸附体系第38-39页
        2.2 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吸附体系的几何优化计算第39页
        2.3 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与苯酚衍生分子结合能量的计算第39-40页
        2.4 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与苯酚分子体系的分子轨道能量的计算第40页
    3.结果与讨论第40-46页
        3.1 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吸附苯酚分子的几何构型第40-42页
            3.1.1 石墨烯片与苯酚衍生分子的结构分析第40-41页
            3.1.2 氧化石墨烯片与苯酚衍生分子的结构分析第41-42页
        3.2 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与苯酚衍生分子结合能量第42-43页
        3.3 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与苯酚分子体系的分子轨道能级第43-45页
        3.4 石墨烯、氧化石墨烯与苯酚分子体系的态密度分析第45-46页
    4 结论第46-48页
第五章 不同官能团修饰的氧化石墨烯与苯酚类衍生分子间相互作用第48-55页
    1 引言第48页
    2 计算部分第48-49页
        2.1 构建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纳米薄片吸附体系构型第48页
        2.2 氧化石墨烯吸附结构的几何优化计算第48-49页
        2.3 氧化石墨烯吸附结构的结合能计算第49页
        2.4 氧化石墨烯吸附结构的前线轨道能量及分子轨道密度分布的计算第49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9-54页
        3.1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吸附苯酚分子几何构型第49-51页
        3.2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吸附苯酚分子的结合能量第51-52页
        3.3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与苯酚分子体系的分子轨道能级第52-54页
    4 结论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8页
在读硕士期间的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富氮杂环类及其锕系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以查尔酮为原料合成1,3,5-三芳基-1,5-戊二酮和3,5-二芳基异噁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