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材建设探索--以《DNA分子的结构》为例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1.1.1 教育改革的需要 | 第10页 |
| 1.1.2 现实问题 | 第10-11页 |
| 1.2 学材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概念界定 | 第13页 |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 1.4.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 1.4.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 1.5.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1.5.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2 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 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5-16页 |
|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抛锚式教学模式 | 第16-17页 |
| 2.3 认知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 2.4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 3 高中生物学材编写的原则 | 第19-22页 |
| 3.1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 第19-20页 |
| 3.2 多样性原则 | 第20页 |
| 3.3 开放性原则 | 第20-21页 |
| 3.4 探究性原则 | 第21页 |
| 3.5 趣味性原则 | 第21-22页 |
| 3.6 灵活性原则 | 第22页 |
| 4 高中生物学材的功能 | 第22-25页 |
| 4.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第23页 |
| 4.2 促使学生生物认知结构的重建 | 第23-24页 |
| 4.3 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第24页 |
| 4.4 促进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 第24-25页 |
| 4.5 反馈练习,强化自我学习 | 第25页 |
| 5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学材编写案例 | 第25-35页 |
| 5.1 知识内容的分析 | 第25-26页 |
| 5.2 学情分析 | 第26页 |
| 5.3《DNA分子的结构》学材编写策略 | 第26-27页 |
| 5.4《DNA分子的结构》学材示例 | 第27-35页 |
| 6 高中生物学材初试效果及分析 | 第35-36页 |
| 6.1《DNA分子的结构》学材初试效果 | 第35页 |
| 6.2 初试效果的分析 | 第35-36页 |
| 7 结论 | 第36-37页 |
| 注释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附录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