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亮点的创设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 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的缘起 | 第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3-15页 |
一、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亮点的认识及其创设条件 | 第15-21页 |
(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亮点的相关内涵 | 第15-16页 |
1. 思想政治课教学亮点的内涵 | 第15-16页 |
2. 思想政治课教学亮点的特点 | 第16页 |
(二) 思想政治课教学亮点的创设原则 | 第16-17页 |
1. 基于学生的认知动机 | 第16-17页 |
2. 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第17页 |
3. 基于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热点 | 第17页 |
(三) 思想政治课教学亮点的创设条件 | 第17-21页 |
1. 转变观念是前提 | 第17-18页 |
2. 吃透教材是基础 | 第18-19页 |
3. 生本理念是灵魂 | 第19页 |
4. 激发兴趣是关键 | 第19-21页 |
二、倡导思想政治课教学亮点创设的意义 | 第21-25页 |
(一) 丰富扩展教学内容,增加课堂趣味 | 第21页 |
(二) 明确了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热情 | 第21-22页 |
(三)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 | 第22-23页 |
(四) 转变了教学模式,与时俱进 | 第23-24页 |
(五) 教学过程最优化,提升课堂效果 | 第24-25页 |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亮点的创设现状 | 第25-30页 |
(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亮点创设的主要表现 | 第25-28页 |
1. 情境教学法 | 第25页 |
2. 案例研究法 | 第25-26页 |
3. 互动生成法 | 第26-27页 |
4. 结课提升法 | 第27页 |
5. 巧用教学媒体法 | 第27-28页 |
(二) 思想政治课教学亮点创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0页 |
1. 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 第28页 |
2. 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 第28-29页 |
3. 教师的教学机智不足 | 第29页 |
4. 教学亮点的设置过多、过乱 | 第29-30页 |
四、思想政治课教学亮点创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0-33页 |
(一) 教育体制方面 | 第30-31页 |
1. 现行教育制度的制约 | 第30页 |
2. 国家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不足 | 第30页 |
3. 缺乏持续的激励机制 | 第30-31页 |
(二) 教学主客体方面 | 第31-33页 |
1. 对新课标的解读片面化 | 第31页 |
2. 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 | 第31-32页 |
3. 教学方法单调,学生缺乏热情 | 第32页 |
4. 教师的职业疲惫心理较严重 | 第32-33页 |
五、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亮点创设的对策研究 | 第33-39页 |
(一) 教育的外在环境层面 | 第33-34页 |
1. 加大教育投入,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 第33页 |
2. 完善网络信息库,为资源共享提供平台 | 第33-34页 |
3. 建立过程性的课堂评价体系,转变教学模式 | 第34页 |
(二) 教师内在层面 | 第34-37页 |
1. 在教学前多方借鉴、积累经验 | 第35页 |
2. 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勇敢实践 | 第35-37页 |
(三) 学生的主体性层面 | 第37-39页 |
1. 教学亮点的设置应以学生为主体 | 第37-38页 |
2. 优法高效,有效学习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