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四)理论基础:转化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五)方法的选择 | 第17-18页 |
(六)亲历叙事研究 | 第18-21页 |
一、越努力越幸运:追忆成长历程 | 第21-23页 |
(一)父母的期许 | 第21页 |
(二)学习改变命运 | 第21页 |
(三)愉快的三年中师生活 | 第21-22页 |
(四)不轻言放弃 | 第22-23页 |
二、相逢“机遇”:从小学转岗到幼儿园 | 第23-27页 |
(一)初入职时干一行爱一行 | 第23页 |
(二)硕果累累的小学教师生涯 | 第23-24页 |
(三)与幼教结缘 | 第24-25页 |
(四)初到汉王之印象 | 第25-26页 |
(五)M幼儿园素描 | 第26-27页 |
三、困境中成长:我“在”幼儿园 | 第27-36页 |
(一)有关自我角色认知的转化:从“保姆”到老师 | 第27-30页 |
1.忙乱的“保姆” | 第27-28页 |
2.不想让别人看笑话 | 第28页 |
3.要学的东西很多 | 第28-29页 |
4.幼儿园里的“老师妈妈” | 第29-30页 |
(二)有关课堂管理知识的转化:从“没上路”到“渐有感觉” | 第30-32页 |
1.上岗没“上路” | 第30页 |
2.惨痛的教训 | 第30-31页 |
3.让孩子有事做 | 第31页 |
4.渐有感觉 | 第31-32页 |
(三)有关师幼交往认识的转化:从“高高在上”到“蹲下来” | 第32-33页 |
1.“高高在上” | 第32页 |
2.“老”张老师的启发 | 第32页 |
3. 和孩子聊天的乐趣 | 第32-33页 |
4.“蹲下来” | 第33页 |
(四)有关幼儿认知的转化:从“贫乏”到“丰富” | 第33-36页 |
1.眼里只有哭声 | 第33-34页 |
2.有话请直说 | 第34页 |
3.重识“小”人心 | 第34-36页 |
四、“破茧重生”:L老师实践性知识转化学习的解读 | 第36-42页 |
(一)迷茫中挣扎--触发性事件阶段 | 第36-37页 |
(二)“痛”定思痛--反思阶段 | 第37-38页 |
(三)新的起点---学习新的意义观点阶段 | 第38-40页 |
(四)静待花开--新的意义观点融入阶段 | 第40-42页 |
五、影响L老师实践性知识转化的因素 | 第42-44页 |
(一)主动学习是内因 | 第42页 |
(二)真实课堂是土壤 | 第42-43页 |
(三)已有经验是资源 | 第43-44页 |
六、如何促进L老师实践性知识的转化 | 第44-47页 |
(一)利用已有经验 | 第44页 |
(二)提高反思质量 | 第44-46页 |
(三)增加观摩机会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