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水泥混凝土路面论文

重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动力作用效应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28页
        1.2.1 车辆动力荷载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2 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理论研究第15-20页
        1.2.3 试验研究第20-22页
        1.2.4 路面混凝土的疲劳损伤第22-26页
        1.2.5 设沥青功能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研究现状第26-28页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28-30页
        1.3.1 问题提出第28-29页
        1.3.2 研究目标第29页
        1.3.3 研究内容第29-30页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动力响应现场试验研究第30-51页
    2.1 现场试验方案第30-33页
        2.1.1 试验路概况第30页
        2.1.2 传感器布置方案第30-31页
        2.1.3 传感器与埋设第31-33页
    2.2 现场测试第33-35页
        2.2.1 试验车辆第33-34页
        2.2.2 动态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第34-35页
    2.3 试验研究结果分析第35-47页
        2.3.1 静、动力荷载下路面板的力学响应特性第35-38页
        2.3.2 路面结构参数对路面板动应变的影响第38-40页
        2.3.3 车辆因素对路面板动应变的影响第40-44页
        2.3.4 动力放大系数DA第44-45页
        2.3.5 基层顶面土压力动态特性第45页
        2.3.6 温度梯度对路面板荷载应力的影响第45-47页
    2.4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对比第47-50页
        2.4.1 国内外路面动力试验研究主要结论第47-49页
        2.4.2 研究成果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第49页
        2.4.3 与本章研究对比第49-50页
    2.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动力响应有限元分析第51-77页
    3.1 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第51-55页
        3.1.1 模型尺寸第51-52页
        3.1.2 模型基本假定与材料参数第52页
        3.1.3 模型网格第52-53页
        3.1.4 路面板边界约束条件的讨论第53-54页
        3.1.5 模型边界约束条件第54-55页
        3.1.6 阻尼第55页
    3.2 车辆荷载第55-62页
        3.2.1 轴载参数第55-56页
        3.2.2 最不利荷载位置第56-57页
        3.2.3 静力荷载第57页
        3.2.4 动力荷载第57-61页
        3.2.5 ABAQUS动力分析类型第61页
        3.2.6 移动荷载在ABAQUS中的实现第61-62页
    3.3 有限元模型验证第62-64页
        3.3.1 静力模型验证第62-63页
        3.3.2 动力模型验证第63-64页
    3.4 静力荷载下路面板响应特性分析第64-67页
        3.4.1 影响线分析方法第64-65页
        3.4.2 节点应力影响线分析第65-66页
        3.4.3 最大应力荷位影响线分析第66-67页
    3.5 动力荷载下路面板动力响应特性分析第67-71页
        3.5.1 动应力特性分析第67-70页
        3.5.2 能量原理分析第70-71页
    3.6 静、动力荷载下路面板力学响应特性对比第71页
    3.7 动力荷载形式对路面板受力特性对比分析第71-74页
        3.7.1 动应力分析第71-73页
        3.7.2 能量法分析第73-74页
    3.8 不同车辆荷载荷载形式下路面结构疲劳寿命分析第74-75页
        3.8.1 混凝土应力疲劳计算方法第74页
        3.8.2 不同车辆荷载形式下路面结构疲劳寿命对比第74-75页
    3.9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四章 重载下刚性路面板动力响应参数敏感性分析第77-96页
    4.1 模型基本参数与观察对象第77-79页
        4.1.1 参数取值第77页
        4.1.2 观察对象第77-79页
    4.2. 路面板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第79-80页
        4.2.1 路面板厚度第79页
        4.2.2 面板尺寸第79-80页
    4.3 路面材料参数敏感性分析第80-82页
        4.3.1 面板混凝土模量第80-81页
        4.3.2 基层材料模量第81-82页
    4.4 车辆荷载参数敏感性分析第82-88页
        4.4.1 轴型第82-84页
        4.4.2 轴重第84-85页
        4.4.3 车速第85-88页
    4.5 路面板结构间接触关系对比分析第88-92页
        4.5.1 接缝传荷第88-89页
        4.5.2 硬路肩第89-90页
        4.5.3 面板与基层间界面关系第90-92页
    4.6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第92-93页
    4.7 各参数敏感性分析第93-94页
    4.8 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设计建议第94页
    4.9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五章 设沥青减震功能层路面结构的动力特性研究第96-112页
    5.1 含沥青层复合路面结构第96-100页
        5.1.1 有限元模型尺寸第97-98页
        5.1.2 模型假定第98页
        5.1.3 材料参数第98-99页
        5.1.4 荷载参数第99页
        5.1.5 模型网格及单元类型第99页
        5.1.6 边界条件第99-100页
    5.2 沥青功能夹层动力荷载响应分析第100-102页
        5.2.1 沥青功能夹层的减震特性第100-101页
        5.2.2 沥青功能夹层的能耗特性第101-102页
    5.3 重载条件下设沥青功能夹层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特性第102-103页
        5.3.1 轴型第102-103页
        5.3.2 轴重第103页
    5.4 功能夹层材料参数对路面板受力状态的影响第103-107页
        5.4.1 沥青材料第103-104页
        5.4.2 骨料级配第104-105页
        5.4.3 沥青用量第105-106页
        5.4.4 功能夹层厚度第106-107页
    5.5 含沥青功能层结构对比第107-109页
    5.6 含沥青功能层路面结构工程建议第109-111页
        5.6.1 功能夹层设置的必要性第109-110页
        5.6.2 沥青功能层设计建议第110-111页
    5.7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第六章 动力荷载与沥青功能夹层的作用效应分析第112-122页
    6.1 改善路面疲劳寿命的方式与机制第112页
    6.2 “容许超载率”效益评价指标第112-113页
    6.3 动力效应评价第113-114页
    6.4 重载交通对动力效应的影响第114-116页
        6.4.1 轴重对动力效应的影响第114-115页
        6.4.2 轴型对动力效应的影响第115-116页
        6.4.3 车速对动力效应的影响第116页
    6.5 面板厚度效益评价第116-117页
    6.6 沥青功能夹层效益评价第117-120页
        6.6.1 夹层厚度效益评价第117-118页
        6.6.2 阻尼效益评价第118-119页
        6.6.3 高阻尼效益评价第119-120页
    6.7 技术参数的综合比较第120页
    6.8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结论与展望第122-126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122-125页
    研究展望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个人简介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昌宁高速公路ATB-25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下一篇:废旧轮胎热解炭黑改性沥青制备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