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8页 |
1.1 引言 | 第17-2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1.2.1 流体模拟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2.2 流固耦合模拟概况 | 第21-23页 |
1.2.3 泥石流模拟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8页 |
1.3.1 章节安排 | 第26-27页 |
1.3.2 本文创新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基于物理的流体视效模拟基础 | 第28-43页 |
2.1 概述 | 第28页 |
2.2 流体视效的实现与标准 | 第28-31页 |
2.2.1 流体视效的实现原则与过程 | 第28-29页 |
2.2.2 流体视效的评价标准 | 第29-31页 |
2.3 Navier-Stokes方程 | 第31-36页 |
2.3.1 Navier-Stokes方程的推导 | 第32-33页 |
2.3.2 Navier-Stokes方程的力学理论及应用 | 第33-34页 |
2.3.3 欧拉方法与拉格朗日方法 | 第34-36页 |
2.4 SPH方法 | 第36-42页 |
2.4.1 SPH方法的整体框架 | 第36页 |
2.4.2 SPH方法的参数方程 | 第36-38页 |
2.4.3 SPH方法的具体实现 | 第38-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泥石流视效模拟的SPH简化算法 | 第43-60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泥石流的特点与分类 | 第43-46页 |
3.2.1 泥石流的特点 | 第43-44页 |
3.2.2 泥石流的分类 | 第44-46页 |
3.3 泥石流视效模拟分析 | 第46-47页 |
3.4 流固耦合的模型及解决方法 | 第47-50页 |
3.4.1 流固耦合模型 | 第47-48页 |
3.4.2 流固耦合解决方法 | 第48-50页 |
3.5 大数据量的改进SPH | 第50-51页 |
3.6 泥石流视效模拟中的对象建模 | 第51-53页 |
3.7 泥石流视效模拟中流固相互作用 | 第53-58页 |
3.7.1 流体粒子运动分析 | 第53-56页 |
3.7.2 刚体粒子运动分析 | 第56-57页 |
3.7.3 流体与刚体粒子耦合实验结果 | 第57-5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泥石流视效模拟中的刚体运动仿真 | 第60-79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经典物理刚体运动理论 | 第60-65页 |
4.2.1 平动 | 第60-61页 |
4.2.2 定轴转动 | 第61页 |
4.2.3 平面平行运动 | 第61-62页 |
4.2.4 定点转动 | 第62-63页 |
4.2.5 刚体自由运动 | 第63-65页 |
4.3 大数据量刚体运动仿真简化方法 | 第65-66页 |
4.3.1 概述 | 第65页 |
4.3.2 框架结构 | 第65-66页 |
4.4 对刚体进行受力分析与计算 | 第66-68页 |
4.4.1 实际刚体受力域 | 第66-67页 |
4.4.2 实际刚体转动受力 | 第67-68页 |
4.5 刚体转动分析与计算 | 第68-73页 |
4.5.1 实际刚体简化模型 | 第68-70页 |
4.5.2 实际刚体转动分析 | 第70-71页 |
4.5.3 实际刚体转动计算 | 第71-73页 |
4.6 算法实现与结论 | 第73-7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泥石流视效模拟的实现与评价 | 第79-100页 |
5.1 引言 | 第79页 |
5.2 舟曲泥石流概况与特点 | 第79-82页 |
5.2.1 地理环境 | 第79-80页 |
5.2.2. 泥石流发生过程 | 第80-81页 |
5.2.3 舟曲泥石流特点 | 第81-82页 |
5.3 舟曲泥石流视效模拟实现 | 第82-96页 |
5.3.1 实现框架 | 第82-84页 |
5.3.2 舟曲泥石流建模、材质与纹理 | 第84-90页 |
5.3.3 泥石流与环境、建筑的交互 | 第90-96页 |
5.4 舟曲泥石流视效模拟评价 | 第96-9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6.1 当前工作总结 | 第100-101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0页 |
科研成果 | 第110-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