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制造工艺论文

基于动态模型的冲压模具材料磨损寿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5-2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5-16页
    1.2 模具磨损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模具表面处理的研究概况第17-19页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第19-22页
第2章 模具磨损和表面处理基本理论第22-32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冲压成形中的摩擦行为第22-23页
    2.3 模具磨损及模拟基本理论第23-27页
        2.3.1 磨损机理和分类第23-24页
        2.3.2 冲压及磨损有限元理论第24-27页
    2.4 激光淬火减少磨损原理第27-30页
        2.4.1 激光淬火减少磨损的机理第27页
        2.4.2 激光淬火数学模型建立第27-30页
    2.5 电镀铬原理第30-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新动态磨损模型的建立第32-39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单一磨损模型计算公式第32-34页
        3.2.1 粘着磨损计算第32-33页
        3.2.2 磨粒磨损计算第33-34页
    3.3 新混合磨损动态模型的建立第34-36页
    3.4 有限元实现新磨损模型的方法第36-38页
    3.5 硬度与磨损系数获取方法第38页
        3.5.1 硬度获取第38页
        3.5.2 磨损系数获取第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模具材料表面处理仿真及实验第39-54页
    4.1 引言第39页
    4.2 拉丁超立方法设计实验第39-41页
    4.3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41-44页
        4.3.1 有限元建模第41页
        4.3.2 材料相变点的确定第41-43页
        4.3.3 热源校核第43-44页
    4.4 激光淬火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44-50页
        4.4.1 温度场分析第44-48页
        4.4.2 组织相变分析第48-49页
        4.4.3 硬度分析第49-50页
    4.5 激光表面淬火实验第50-52页
        4.5.1 仪器设备第50-51页
        4.5.2 实验方法与操作第51-52页
        4.5.3 实验结果分析及仿真对比第52页
    4.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模具材料电镀铬及磨损实验第54-61页
    5.1 前言第54页
    5.2 电镀铬实验第54-57页
        5.2.1 电镀铬工艺流程第54-55页
        5.2.2 电镀铬实验方法第55-57页
        5.2.3 电镀铬后试样检测第57页
    5.3 摩擦磨损实验第57-60页
        5.3.1 板带式耦合变形磨损试验机第58页
        5.3.2 实验试样制备第58-59页
        5.3.3 磨损实验及数据分析第59-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6章 模具磨损寿命预测及验证第61-71页
    6.1 引言第61-62页
    6.2 冲压成形数值模拟第62-64页
        6.2.1 冲压成形数值模拟第62-63页
        6.2.2 成形中接触应力和相对滑移速度的获取第63-64页
    6.3 模具磨损寿命数值仿真第64-69页
        6.3.1 一次成形的磨损深度数值仿真第64-65页
        6.3.2 多次成形磨损深度新模型与经典Archard模型对比第65-69页
    6.4 冲压模具磨损实例对比验证第69-70页
    6.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总结与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用双向准Z源逆变器的车用IPMSM驱动系统能效优化控制研究
下一篇:中国家庭汽车拥有水平影响因子的非集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