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视角下的国家审计独立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4页 |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国家审计独立性的基本理论 | 第14-24页 |
| 第一节 国家审计的独立性的内涵 | 第14-17页 |
| 一 国家审计独立性的对象 | 第14-15页 |
| 二 国家审计独立性的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二节 国家审计独立性的宪法基础与重要意义 | 第17-21页 |
| 一 国家审计独立性的宪法地位 | 第17-18页 |
| 二 宪法第91条规范内涵的深入分析 | 第18-21页 |
| 三 国家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意义 | 第21页 |
| 第三节 不同国家审计模式下的审计独立性分析 | 第21-24页 |
| 一 立法型国家审计模式 | 第22页 |
| 二 司法型国家审计模式 | 第22-23页 |
| 三 独立型国家审计模式 | 第23页 |
| 四 行政型国家审计模式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我国国家审计独立性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 第24-34页 |
| 第一节 我国国家审计独立性的发展历程 | 第24-28页 |
| 一 建国后我国国家审计的演进与独立性发展 | 第24-27页 |
| 二 我国采用行政型国家审计模式的背景原因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我国国家审计体制与独立性的现状 | 第28-30页 |
| 一 机构设置方面 | 第28页 |
| 二 领导体制方面 | 第28-29页 |
| 三 人事任免方面 | 第29-30页 |
| 四 组织经费方面 | 第30页 |
| 第三节 我国国家审计在独立性方面的弊端 | 第30-34页 |
| 一 审计机关的领导体制缺乏独立性 | 第30-31页 |
| 二 审计机关的人事任免缺乏独立性 | 第31-32页 |
| 三 审计机关的经费来源缺乏独立性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提高国家审计独立性的对策分析 | 第34-42页 |
| 第一节 构建立法型国家审计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34-37页 |
|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构建立法型模式提供政治框架 | 第34-35页 |
| 二 审计环境的变化为构建立法型模式提供时机条件 | 第35-36页 |
| 三 普遍的民意诉求为构建立法型模式提供群众基础 | 第36-37页 |
| 第二节 提高国家审计独立性的具体改革措施 | 第37-42页 |
| 一 重构审计机关的机构设置和领导体制 | 第37-38页 |
| 二 改变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的任免方式 | 第38-39页 |
| 三 完善审计机关经费来源方式 | 第39页 |
| 四 赋予审计机关适量的处理权 | 第39-40页 |
| 五 完善审计工作的相关制度 | 第40-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个人简历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