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重组融合蛋白在E.coli中可溶性表达及抗原活性研究

提要第4-5页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中英文缩写词表第11-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9页
    1.1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包涵体表达第15-20页
        1.1.1 包涵体表达第15页
        1.1.2 包涵体表达的解决方法第15-20页
    1.2 铁蛋白第20-24页
        1.2.1 铁蛋白的结构第20-21页
        1.2.2 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第21-22页
        1.2.3 铁蛋白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1.3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第24-28页
        1.3.1 HSP的分类第24页
        1.3.2 HSP的生物学特征第24-25页
        1.3.3 HSP的生物学功能第25-27页
        1.3.4 研究热休克蛋白的意义第27-28页
    1.4 研究解决包涵体表达的意义第28-29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9-47页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9-31页
        2.1.1 质粒与菌种第29页
        2.1.2 试剂与材料第29-30页
        2.1.3 实验动物第30页
        2.1.4 主要实验设备第30-31页
    2.2 实验方法第31-47页
        2.2.1 培养基的配制第31页
        2.2.2 重组蛋白诱导表达及表达方式鉴定的电泳样品制备第31-32页
        2.2.3 SDS-PAGE第32页
        2.2.4 包涵体的收集及裂解第32-33页
        2.2.5 包涵体蛋白的透析复性第33-35页
        2.2.6 包涵体的碱溶液直接滴定复性第35页
        2.2.7 高压匀质机压榨裂菌第35-36页
        2.2.8 镍亲和层析纯化第36-37页
        2.2.9 透射电镜形态学检测第37-38页
        2.2.10 免疫实验第38页
        2.2.11 间接ELISA第38-39页
        2.2.12 蛋白质 3D结构的数据库模拟预测第39页
        2.2.13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第39页
        2.2.14 PCR扩增目的基因第39-40页
        2.2.1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0页
        2.2.16 目的基因与T载体/表达载体(p ET-28a)的连接与转化第40-42页
        2.2.17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第42页
        2.2.18 质粒的双酶切第42-43页
        2.2.19 包涵体蛋白的凝胶过滤层析柱复性第43页
        2.2.20 Western检测第43-45页
        2.2.21 Lowry法检测蛋白的浓度第45-47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47-73页
    3.1 铁蛋白作为分子伴侣的重组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第47-55页
        3.1.1 铁蛋白作为分子伴侣的重组融合蛋白FF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第47-48页
        3.1.2 FF的获取及鉴定第48-51页
        3.1.3 FF的免疫原性及抗原性检测第51-55页
    3.2 热休克蛋白65及其变构体作为分子伴侣的重组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第55-73页
        3.2.1 HSP65及其变构体与PO的融合蛋白的设计及三级结构预测第55-58页
        3.2.2 HSP65的N端与C端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方式的鉴定第58-61页
        3.2.3 NPO、POC和NPOC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方式的鉴定第61-64页
        3.2.4 HPO和NPOC的获取第64-68页
        3.2.5 PO、HPO和NPOC的活性检测第68-73页
第四章 讨论第73-79页
    4.1 伴侣蛋白与融合蛋白可溶性表达的关系第73-75页
        4.1.1 以铁蛋白为伴侣蛋白第73-74页
        4.1.2 以HSP65及其变构体为伴侣蛋白第74-75页
    4.2 纯化方式对蛋白结构的影响第75-77页
        4.2.1 铁蛋白重组表位蛋白的纯化方式对其结构的影响第75-76页
        4.2.2 HSP65 N、C两端重组表位蛋白的纯化方式对其结构的影响第76-77页
    4.3 蛋白结构对抗原活性的影响第77-79页
        4.3.1 铁蛋白-表位融合蛋白的结构对其抗原活性的影响第77页
        4.3.2 HSP65-表位融合蛋白的结构对其抗原活性的影响第77-79页
第五章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91页
作者简历及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91-93页
致谢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启动子多拷贝策略增强Escherichia coli RB3乙酰酯酶基因表达研究
下一篇:富含精氨酸短肽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