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引言 | 第17-1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9-44页 |
1.中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概况 | 第19-23页 |
1.1 历史渊源及病名 | 第19页 |
1.2 病因 | 第19页 |
1.3 病机 | 第19-20页 |
1.4 现代中医学对病因病机的研究 | 第20-21页 |
1.5 辨证论治 | 第21页 |
1.6 证型研究 | 第21-23页 |
1.7 中医对慢阻肺的治疗原则 | 第23页 |
2.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研究概况 | 第23-37页 |
2.1 COPD概念的演变 | 第23-24页 |
2.2 病因 | 第24页 |
2.3 发病机制 | 第24-25页 |
2.4 诊断与初步病情评估 | 第25-29页 |
2.5 治疗与管理 | 第29-33页 |
2.6 COPD生存质量评估 | 第33-37页 |
3.COPD与肺泡巨噬细胞及其吞噬调控机制 | 第37-44页 |
3.1 COPD与肺泡巨噬细胞 | 第37-38页 |
3.2 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调控机制 | 第38-40页 |
3.3 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信号传导通路 | 第40-42页 |
3.4 治疗药物 | 第42-44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44-60页 |
1.临床资料 | 第44-45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44-45页 |
2.研究方法 | 第45-48页 |
2.1 分组方法 | 第45页 |
2.2 给药方法 | 第45页 |
2.3 治疗疗程 | 第45-46页 |
2.4 观察指标 | 第46-48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48页 |
3.研究结果 | 第48-54页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第48-49页 |
3.2 临床研究结果 | 第49-54页 |
4.讨论 | 第54-59页 |
4.1 立题依据 | 第54-56页 |
4.2 研究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5.结论 | 第59页 |
6.自我评价和展望 | 第59-60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第60-91页 |
1.主要实验材料 | 第60-61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60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60-61页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1页 |
2.实验方法 | 第61-69页 |
2.1 方药成分及使用 | 第61页 |
2.2 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的建立 | 第61页 |
2.3 动物分组及处理 | 第61-62页 |
2.4 样本采集及指标观察 | 第62-69页 |
3.实验结果 | 第69-86页 |
3.1 COPD大鼠模型的建造 | 第69-71页 |
3.2 肺康颗粒对大鼠肺泡灌洗液的影响 | 第71-73页 |
3.3 肺康颗粒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第73-80页 |
3.4 肺康颗粒对大鼠肺脏组织的影响 | 第80-86页 |
4.讨论 | 第86-89页 |
4.1 COPD大鼠模型的建造 | 第87页 |
4.2 COPD与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分泌功能 | 第87-88页 |
4.3 肺康颗粒对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分泌功能的干预作用 | 第88页 |
4.4 肺康颗粒对TLR/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88-89页 |
5.结论 | 第89页 |
6.不足与启示 | 第89-91页 |
6.1 不足之处 | 第89-90页 |
6.2 启示 | 第90-91页 |
结语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0页 |
附录 | 第100-107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