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研究动态评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信贷风险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24页 |
2.1 信贷风险的概念 | 第15-20页 |
2.1.1 信贷风险的含义 | 第15页 |
2.1.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特征 | 第15-17页 |
2.1.3 信贷风险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 第17-19页 |
2.1.4 信贷风险来源 | 第19-20页 |
2.2 信贷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 第20-22页 |
2.2.1 信贷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 | 第20-21页 |
2.2.2 信贷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 | 第21-22页 |
2.3 信贷风险控制的方法 | 第22-24页 |
3 G银行重庆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研究 | 第24-35页 |
3.1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研究 | 第24-28页 |
3.1.1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 第24-26页 |
3.1.2 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 第26-28页 |
3.2 G银行重庆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状况分析 | 第28-35页 |
3.2.1 G银行重庆分行的中小企业客户融资现状 | 第28-29页 |
3.2.2 G银行重庆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3.2.3 G银行重庆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4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35-48页 |
4.1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选择 | 第35-44页 |
4.1.1 评价因子的选择 | 第35-36页 |
4.1.2 评价因子说明及赋值 | 第36-40页 |
4.1.3 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第40-42页 |
4.1.4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模糊综合评判 | 第42-44页 |
4.2 G银行重庆分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4-48页 |
4.2.1 准则层权重计算 | 第44-45页 |
4.2.2 指标层权重计算 | 第45-48页 |
5 G银行重庆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 第48-59页 |
5.1 A企业信贷风险评价 | 第48-53页 |
5.1.1 A企业基本状况 | 第48-49页 |
5.1.2 对A企业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49-53页 |
5.2 B企业信贷风险评价 | 第53-57页 |
5.2.1 B企业基本状况 | 第53-54页 |
5.2.2 对B企业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54-57页 |
5.3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6 G银行重庆分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对策 | 第59-64页 |
6.1 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 第59页 |
6.2 完善信贷业务流程 | 第59-61页 |
6.3 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优势 | 第61页 |
6.4 改进不良贷款处置方法 | 第61-62页 |
6.5 贷款分类管理 | 第62页 |
6.6 加强银行内部信贷文化建设,培育先进风险控制文化 | 第62-64页 |
7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4页 |
7.2 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