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页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1页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2.1 股权制衡的研究 | 第13-17页 |
2.1.1 股权制衡现状及测度的研究 | 第13-14页 |
2.1.2 股权制衡经济后果的研究 | 第14-17页 |
2.2 投资者保护的研究 | 第17-19页 |
2.2.1 投资者保护测度的研究 | 第18页 |
2.2.2 投资者保护措施的研究 | 第18-19页 |
2.3 研究动态与评述 | 第19-20页 |
3 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3.1 公司治理理论 | 第20页 |
3.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3.3 控制权理论 | 第21-22页 |
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24页 |
4 我国股票全流通背景下股权制衡与投资者保护的现状 | 第24-30页 |
4.1 我国股票全流通背景下股权制衡的现状 | 第24-27页 |
4.2 我国股票全流通背景下投资者保护的现状 | 第27-30页 |
5 我国股票全流通背景下股权制衡与投资者保护的实证检验 | 第30-35页 |
5.1 研究设计 | 第30-31页 |
5.1.1 变量定义 | 第30页 |
5.1.2 模型建立 | 第30页 |
5.1.3 样本选取 | 第30-31页 |
5.2 研究假设 | 第31-32页 |
5.2.1 股权制衡对投资者保护的作用 | 第31页 |
5.2.2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差异 | 第31-32页 |
5.3 实证检验结果 | 第32-35页 |
5.3.1 描述性统计 | 第32页 |
5.3.2 相关性分析 | 第32-33页 |
5.3.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33页 |
5.3.4 双样本检验 | 第33-34页 |
5.3.5 稳健性检测 | 第34-35页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35-3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35-36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36-38页 |
6.2.1 适度增强股权制衡度 | 第36-37页 |
6.2.2 加强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设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