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四、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 第18-26页 |
一、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一)金融中介功能理论 | 第18-19页 |
(二)公司治理理论 | 第19-20页 |
二、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现实依据 | 第20-26页 |
(一)银行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力量 | 第20-21页 |
(二)银行自身利益缺乏保障的现实 | 第21-22页 |
(三)公司内部治理非有效性的现实 | 第22-23页 |
(四)市场化债转股的推动 | 第23-26页 |
第三章 银行债权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 第26-38页 |
一、银行债权的监督功能 | 第26-27页 |
二、银行债权监管的比较优势 | 第27-28页 |
(一)银行监管相对于市场监管的优势 | 第27页 |
(二)银行监管相对于股东监管的优势 | 第27-28页 |
(三)银行监管相对于其他债权人监管的优势 | 第28页 |
三、银行债权的治理机制 | 第28-31页 |
(一)银行债权的期限结构治理 | 第28-29页 |
(二)银行债权集中度的治理 | 第29-30页 |
(三)银行债权的财务监管效应 | 第30-31页 |
四、案例分析 | 第31-38页 |
(一)超日太阳的浴火重生 | 第31-35页 |
(二)案例评析 | 第35-38页 |
第四章 银行持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 第38-52页 |
一、世界各国关于银行持股的法律规定 | 第38-40页 |
(一)德国关于银行持股的法律规定 | 第38-39页 |
(二)日本关于银行持股的法律规定 | 第39页 |
(三)美国关于银行持股的法律规定 | 第39-40页 |
(四)中国关于银行持股的法律规定 | 第40页 |
二、我国银行持股的途径分析 | 第40-44页 |
(一)在破产重组中,银行被动债转股 | 第41-42页 |
(二)通过设立境外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 | 第42-43页 |
(三)市场化债转股 | 第43-44页 |
(四)投贷联动 | 第44页 |
三、银行持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 第44-48页 |
(一)银行持股的利益协调作用 | 第44-45页 |
(二)银行持股与公司内部代理问题 | 第45页 |
(三)银行持股与公司债务融资 | 第45-46页 |
(四)银行持股与公司价值 | 第46-47页 |
(五)银行持股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47-48页 |
四、案例分析 | 第48-52页 |
(一)云南锡业集团债转股案例 | 第48-50页 |
(二)案例评析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2-54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2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