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产品论文

纤维素—丝胶全降解型絮凝材料制备及其阳离子化改性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1.1 絮凝剂的概况第10-19页
        1.1.1 絮凝剂的作用第10页
        1.1.2 絮凝剂的分类第10-17页
            1.1.2.1 无机絮凝材料第11页
            1.1.2.2 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材料第11-12页
            1.1.2.3 天然高分子絮凝材料第12-16页
            1.1.2.4 微生物絮凝材料第16-17页
        1.1.3 絮凝机理第17-18页
            1.1.3.1 电荷中和吸附凝聚机理第17页
            1.1.3.2 吸附架桥机理第17-18页
        1.1.4 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第18页
            1.1.4.1 絮凝的内在影响因素第18页
            1.1.4.2 絮凝的外在影响因素第18页
        1.1.5 絮凝剂的制备方法第18-19页
            1.1.5.1 溶液聚合法第18页
            1.1.5.2 反向乳液聚合法第18-19页
    1.2 纤维素的性能及应用第19-23页
        1.2.1 纤维素的结构第19页
        1.2.2 纤维素的溶剂体系第19-22页
            1.2.2.1 间接溶解法法第19-20页
            1.2.2.2 直接溶解法第20-22页
        1.2.3 阴离子型纤维素基絮凝剂的制备第22-23页
        1.2.4 阳离子型纤维素基絮凝剂的制备第23页
    1.3 论文的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3-25页
        1.3.1 立题依据第23页
        1.3.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3.3 创新点第24-25页
第二章 纤维素-丝胶全降解型絮凝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第25-36页
    2.1 前言第25页
    2.2 实验部分第25-29页
        2.2.1 实验药品及器材第25-27页
            2.2.1.1 实验药品第25-26页
            2.2.1.2 实验器材第26-27页
        2.2.2 毛竹纸板纤维素接枝丝胶絮凝材料的制备第27页
            2.2.2.1 毛竹纸板纤维素粉的制备第27页
            2.2.2.2 纤维素接枝丝胶(BPC-g-SS)絮凝材料的合成第27页
            2.2.2.3 合成BPC-g-SS的优化絮凝第27页
        2.2.3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27-28页
        2.2.4 热重分析(TGA)第28页
        2.2.5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FE-SEM)第28页
        2.2.6 X射线衍射仪(XRD)第28页
        2.2.7 纤维素接枝率的计算第28页
        2.2.8 对竹浆纤维素粉末、丝胶粉和BPC-g-SS产品进行N元素测定第28-29页
        2.2.9 BPC-g-SS产品降解率的测定第29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9-34页
        2.3.1 合成条件的优化分析第29-31页
        2.3.2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1-32页
        2.3.3 热重分析(TGA)第32页
        2.3.4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SEM)第32-33页
        2.3.5 X射线衍射仪分析(XRD)第33页
        2.3.6 纤维素接枝率的计算第33页
        2.3.7 对竹浆纤维素粉末、丝胶粉和BPC-g-SS产品进行N元素分析第33页
        2.3.8 BPC-g-SS产品在土壤提取液中的降解率的测定第33-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全降解絮凝材料的絮凝性能优化及其对实际废水的絮凝效果第36-52页
    3.1 前言第36页
    3.2 实验部分第36-38页
        3.2.1 实验药品与器材第36-37页
            3.2.1.1 实验药品第36-37页
            3.2.1.2 实验仪器第37页
        3.2.2 不同pH对BPC、SS和BPC-g-SS的Zeta电位的影响第37页
        3.2.3 不同pH对BPC-g-SS和高岭土悬浊液的Zeta电位的影响第37-38页
        3.2.4 高岭土上清液的剩余浊度和Zeta电位随絮凝p H的变化第38页
        3.2.5 絮凝使用工艺的优化第38页
        3.2.6 絮凝印染废水性能的研究第3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8-50页
        3.3.1 印染废水水质检测第38页
        3.3.2 不同pH对BPC-g-SS、SS及BPC的Zeta电位的影响第38-39页
        3.3.3 不同pH对BPC和高岭土悬浊液的Zeta电位的影响第39-40页
        3.3.4 高岭土上清液的剩余浊度和Zeta电位随絮凝p H的影响第40页
        3.3.5 絮凝使用工艺的优化第40-48页
            3.3.5.1 氯化钙作为助凝剂工艺优化第40-43页
            3.3.5.2 氯化铝作为助凝剂工艺优化第43-45页
            3.3.5.3 氯化铁作为助凝剂工艺优化第45-48页
        3.3.6 絮凝印染废水性能的研究第48-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纤维素-丝胶全降解絮凝材料的阳离子化制备及其表征第52-60页
    4.1 前言第52页
    4.2 实验部分第52-54页
        4.2.1 实验药品及器材第52页
            4.2.1.1 实验药品第52页
            4.2.1.2 实验仪器设备第52页
        4.2.2 阳离子化纤维素-丝胶絮凝材料的制备第52-53页
        4.2.3 阳离子化絮凝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结构表征方法第53-54页
            4.2.3.1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53页
            4.2.3.2 不同pH对CBPC-g-SS和高岭土悬浊液的Zeta电位的影响第53-54页
        4.2.4 絮凝高岭土溶液性能的研究第54页
        4.2.5 絮凝印染废水性能的探究第5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4-58页
        4.3.1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第54-56页
        4.3.2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56页
        4.3.3 不同pH对CBPC-g-SS和高岭土悬浊液的Zeta电位的影响第56-57页
        4.3.4 絮凝高岭土溶液性能的研究第57页
        4.3.5 印染废水水质检测第57-58页
        4.3.6 絮凝印染废水性能的研究第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5.1 结论第60-61页
    5.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1页
附录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疏水可控纤维素基絮凝材料制备及其形成污泥性能研究
下一篇:京津冀区域重点耗煤行业排放特征及其对灰霾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