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图表目录 | 第7页 |
表格目录 | 第7-8页 |
公式目录 | 第8页 |
文中简写符号和术语汇总 | 第8-11页 |
1.导论 | 第11-20页 |
·普通话的阳平和上声及相关的声学特征 | 第11-14页 |
·范畴感知模型的推广 | 第14-16页 |
·有关范畴内感知空间和"磁场效应"的争论 | 第16-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8-20页 |
2.基频曲线如何对阳平-上声的辨别起作用 | 第20-32页 |
·实验1 基频曲线和声调辨别函数的关系 | 第20-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 | 第23-27页 |
·实验2 先行音节调域高度对范畴边界的影响 | 第27-31页 |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 | 第27-31页 |
·结论和讨论 | 第31-32页 |
3. 阳平-上声感知范畴的内部结构 | 第32-48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辨别任务和优度打分 | 第33页 |
·区分任务 | 第33页 |
·差异性打分 | 第33页 |
·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 | 第33-46页 |
·辨别函数 | 第33-34页 |
·区分函数 | 第34-37页 |
·区分函数和辨别函数的关系 | 第37-38页 |
·范畴内部的优度结构 | 第38-42页 |
·感知距离的多维尺度分析 | 第42-44页 |
·感知距离与声学距离、辨别以及优度的关系 | 第44-46页 |
·结论和讨论 | 第46-48页 |
4. 总结论 | 第48-52页 |
·基频曲线因素在阳平-上声辨别中的作用 | 第48-49页 |
·基频下降段的绝对和相对时长均对阳平-上声的辨别起独立作用 | 第48-49页 |
·音节时长对感知模式的限制 | 第49页 |
·阳平范畴和上声范畴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 | 第49-50页 |
·推广范畴感知模型的意义 | 第50-51页 |
·声调范畴内没有固定的"原型" | 第51页 |
·优度打分有其独特意义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