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设施园艺(保护地栽培)论文--果树设施园艺论文

福建葡萄设施栽培现状调查及VvPERKl6基因筛选

英文缩略词表第8-9页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3页
    1 国内外葡萄设施栽培研究概况第12-13页
        1.1 国外葡萄设施栽培研究概况第12页
        1.2 国内葡萄设施栽培研究概况第12-13页
    2 葡萄设施栽培主要病虫害研究概况第13-18页
        2.1 葡萄设施主要病虫害种类第13-16页
            2.1.1 葡萄白粉病第13-14页
            2.1.2 葡萄炭疽病第14页
            2.1.3 葡萄霜霉病第14页
            2.1.4 葡萄白腐病第14-15页
            2.1.5 葡萄灰霉病第15页
            2.1.6 葡萄酸腐病第15页
            2.1.7 绿盲蝽第15页
            2.1.8 葡萄二星斑叶蝉第15-16页
            2.1.9 葡萄短须螨第16页
        2.2 葡萄设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第16-18页
            2.2.1 葡萄设施栽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研究第16页
            2.2.2 葡萄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控指标的研究第16-17页
            2.2.3 利用现代技术防控葡萄病虫害第17-18页
    3 葡萄抗病育种研究进展第18-20页
        3.1 杂交育种第18页
        3.2 生物技术第18-19页
        3.3 葡萄炭疽病抗病育种研究进展第19-20页
        3.4 抗真菌相关PERK基因研究概述第20页
    4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0-22页
        4.1 目的意义第20-21页
        4.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5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二章 福建省葡萄设施栽培现状与病虫害发生规律调查第23-50页
    1 调查方法第23-24页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第23页
        1.2 调查方法第23-24页
            1.2.1 福建省葡萄设施栽培现状调查第23页
            1.2.2 福建省葡萄设施病虫害发生规律调查第23-2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4-42页
        2.1 福建省葡萄设施栽培现状第24-35页
            2.1.1 福建省葡萄设施栽培情况调查第24-26页
            2.1.2 福建省葡萄设施栽培大棚主要类型及其特点第26-27页
            2.1.3 福建省葡萄设施栽培主要品种第27-28页
            2.1.4 福建省葡萄设施栽培产期调控技术第28-29页
            2.1.5 福建省葡萄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示范第29-31页
            2.1.6 福建省葡萄设施栽培成本与收益分析第31-35页
        2.2 福建省葡萄设施栽培病虫害发生规律调查第35-40页
            2.2.1 福建省葡萄设施栽培主要病虫害种类第35-36页
            2.2.2 福建省葡萄设施栽培主要病害发生规律第36-38页
            2.2.3 福建省葡萄设施栽培主要虫害的发生规律第38-39页
            2.2.4 福建省露地与设施栽培病虫害发生规律的比较第39-40页
        2.3 福建省葡萄设施栽培绿色防治技术调查第40-42页
            2.3.1 农业绿色防控第40-41页
            2.3.2 绿色物理防控第41-42页
            2.3.3 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第42页
    3 问题及对策第42-50页
        3.1 福建省葡萄设施栽培生产存在的问题第42-45页
            3.1.1 品种趋同性严重第42-43页
            3.1.2 自然灾害频繁第43-44页
            3.1.3 设施栽培技术不到位第44-45页
        3.2 福建葡萄设施产业发展建议第45-46页
            3.2.1 合理区划,突出自身优势第45页
            3.2.2 适当引种,优化资源结构第45页
            3.2.3 完善设施,改进栽培水平第45页
            3.2.4 产期调控,提升经济效益第45-46页
            3.2.5 加强预报,突出绿色防控第46页
            3.2.6 强化观念,完善质价联系第46页
        3.3 葡萄栽培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年历第46-50页
第三章 葡萄PERK基因家族的挖掘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0-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0-51页
        1.1 葡萄PERK基因家族的检索第50页
        1.2 VvPERK基因家族的物理位置第50页
        1.3 VvPERK基因家族的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分析第50页
        1.4 VvPERK基因家族结构域分析预测第50-51页
        1.5 VvPERK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第51页
        1.6 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第51页
        1.7 PERK基因家族与AtPERK家族基因的系统发生树第51页
        1.8 生物信息学网站及软件汇总第5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1-59页
        2.1 葡萄PERK基因家族的序列概况第51-52页
        2.2 VvPERK基因家族的染色体定位第52-53页
        2.3 VvPERK基因家族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第53页
        2.4 VvPERK基因家族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第53-54页
        2.5 VvPERK基因家族结构分析第54-56页
        2.6 葡萄PERK基因家族保守结构序列比对分析第56-57页
        2.7 葡萄PERK基因家族与AtPERK系统发生树第57-59页
    3 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葡萄PERK基因在炭疽病胁迫下的表达第60-6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2页
        1.1 材料第60页
        1.2 仪器设备与耗材第60页
        1.3 试验方法第60-62页
            1.3.1 病原菌培养第60页
            1.3.2 葡萄成熟果皮接种第60-61页
            1.3.3 葡萄果实总RNA提取与检测第61页
            1.3.4 cDNA第一链合成第61页
            1.3.5 荧光定量PCR第61页
            1.3.6 数据分析第61-6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2-66页
        2.1 RNA电泳检测第62-63页
        2.2 葡萄PERK基因在真菌侵染后不同时期的表达第63-66页
    3 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1 总结第67页
    2 展望第67-68页
    3 本文创新点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附录第75-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ED光照及褪黑素引发对番茄幼苗光抑制的调节
下一篇:番茄裂果性状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