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4页 |
1.1 环境胁迫下的植物光抑制及适应机制 | 第12-16页 |
1.1.1 植物光抑制的发生 | 第12-14页 |
1.1.2 叶片形态结构的改变 | 第14页 |
1.1.3 热耗散 | 第14-15页 |
1.1.4 状态转换 | 第15-16页 |
1.1.5 环式电子传递 | 第16页 |
1.2 光质对植物生长发育、营养品质及抗逆性的调节 | 第16-18页 |
1.3 植物褪黑素的合成、代谢及抗逆性 | 第18-23页 |
1.3.1 植物褪黑素的合成和代谢途径 | 第18-19页 |
1.3.2 褪黑素在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 | 第19-21页 |
1.3.3 化学引发在植物抗环境胁迫中的作用 | 第21-23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LED光照对番茄幼苗光合电子传递体活性及抗逆性的影响 | 第24-3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2.1.1 材料及光照处理 | 第24-25页 |
2.1.2 生长形态指标、光合色素含量、ROS组织化学染色 | 第25页 |
2.1.3 同步测量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 | 第25页 |
2.1.4 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测定及JIP-test分析 | 第25-26页 |
2.1.5 P700氧化还原动力学及化学计量学分析 | 第26页 |
2.1.6 光能分配及电子传递的光响应曲线 | 第26页 |
2.1.7 550-515 nm差示吸收信号的测定 | 第26-2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2.2.1 生长形态、ROS、光合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 | 第27-29页 |
2.2.2 PSH(P680)的光化学活性 | 第29-30页 |
2.2.3 PSI(P700)的光化学活性 | 第30-31页 |
2.2.4 光系统之间的光能分配 | 第31-32页 |
2.2.5 线性和环式电子传递 | 第32-34页 |
2.2.6 质子动力势、类囊体膜完整性及ATP酶活性 | 第34-35页 |
2.2.7 LED光照后低温、干旱胁迫下叶片的Fv/Fm和Pm | 第35-36页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褪黑素引发对低温、干旱胁迫下番茄幼苗光抑制的影响 | 第38-4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3.1.1 材料及处理 | 第38-39页 |
3.1.2 同步测量气体交换参数、慢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和P700活性 | 第39页 |
3.1.3 快速光响应曲线 | 第39-40页 |
3.1.4 P515信号的测定 | 第4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3.2.1 浓度筛选结果 | 第40-41页 |
3.2.2 气体交换参数 | 第41-42页 |
3.2.3 PSⅡ光化学效率 | 第42-43页 |
3.2.4 PSⅠ和PSⅡ的光能分配 | 第43-44页 |
3.2.5 线性和环式电子传递 | 第44-45页 |
3.2.6 ATP酶活性和类囊体膜的完整性 | 第45-46页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