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5-37页
    一、问题的缘起第15-21页
        (一)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与挑战第15-20页
        (二)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第20-21页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24页
        (一) 研究的目的第21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21-24页
    三、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现状第24-32页
        (一) 国内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综述第24-30页
        (二) 国外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综述第30-31页
        (三)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的成绩与不足第31-32页
    四、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第32-37页
        (一) 研究的思路第32-35页
        (二) 研究的方法第35页
        (三) 研究的难点及创新之处第35-37页
第一章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理论渊源与发展第37-48页
    一、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理论渊源第37-43页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理论第37-41页
        (二) 其他关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理论第41-43页
    二、党的几代领导人关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论述第43-48页
        (一) 毛泽东关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论述第44页
        (二) 邓小平关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论述第44-45页
        (三) 江泽民关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论述第45页
        (四) 胡锦涛关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论述第45-46页
        (五) 习近平关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论述第46-48页
第二章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历程与现状第48-75页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历程与经验第48-53页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历程第48-52页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经验第52-53页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及教育的现状第53-75页
        (一) 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的概况第53-55页
        (二) 调查问卷分析第55-75页
第三章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意识形态安全背景第75-90页
    一、当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背景第75-82页
        (一) 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含义的界定第75-76页
        (二) 我国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作用第76-78页
        (三) 我国现阶段意识形态安全的总体态势第78-82页
    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值得关注的几种社会思潮第82-90页
        (一) 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危害第83-84页
        (二) 民主社会主义及其危害第84-86页
        (三)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危害第86-87页
        (四) 普世价值思潮及危害第87-90页
第四章 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结构与功能、过程与特点第90-112页
    一、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结构第90-97页
        (一) 层次结构第90-91页
        (二) 心理结构第91-96页
        (三) 张力结构第96-97页
    二、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功能第97-99页
        (一) 社会秩序的控制与维护第97-98页
        (二) 政治人格的塑造第98页
        (三) 社会价值取向的评价第98-99页
    三、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过程第99-109页
        (一) 个体发生过程第99-101页
        (二) 群体运行过程第101-105页
        (三) 理论假设:意识形态流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空间第105-109页
    四、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特点第109-112页
        (一) 一般政治信仰的特点第109-110页
        (二) 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群体性特点第110-112页
第五章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借鉴第112-126页
    一、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中国古代经验借鉴第112-113页
        (一) 以德推政第112-113页
        (二) 入世与出世第113页
    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国外经验借鉴第113-121页
        (一)英美国家做法及当今启示第114-116页
        (二)欧洲大陆国家做法及当今启示第116-118页
        (三)东亚地区代表性国家做法及当今启示第118-121页
    三、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教训借鉴:以苏联剧变为例第121-126页
        (一)苏联解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第121-122页
        (二)前苏联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演变历程第122-123页
        (三)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启示第123-126页
第六章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目标、原则与内容第126-141页
    一、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目标第126-128页
        (一)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总目标第126页
        (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目标具体化的要求第126-127页
        (三)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第127-128页
    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原则第128-131页
        (一)方向性原则第128-129页
        (二)以人为本原则第129-130页
        (三)创新性原则第130-131页
    三、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主要内容第131-141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仰第132-133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信仰第133-138页
        (三)中国特色化会主义制度信仰第138-141页
第七章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第141-167页
    一、突出一条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141-148页
        (一)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管理第141-142页
        (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化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第142-143页
        (三)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第143-148页
    二、强调两个协同,优化政治信仰教育环境第148-153页
        (一)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大协同第149-150页
        (二)宣传、学工、专业课与思政课的校内小协同第150-153页
    三、构建兰大机制第153-159页
        (一)小学中学大学政治信仰教育的衔接机制第153-154页
        (二)不同群体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分类机制第154-156页
        (三)大学生网络舆情与化会思潮的引导教育机制第156-159页
    四、创新四种方法第159-167页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法第159-161页
        (二)党的理论知识培训法第161-162页
        (三)榜样示范法第162-163页
        (四)人际沟通引导法第163-167页
结语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主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67-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81页
致谢第181-182页
附录1 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调査问卷第182-186页
附录2 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访谈提纲第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特殊工资的法律保障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下一篇: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