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2 侧窗采光设计分析 | 第12-13页 |
1.2.1 基于侧窗采光的设计-室内采光曲线不平衡 | 第12-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3.1 自然光对幼儿生理心理影响 | 第13-14页 |
1.3.2 自然光相比人工光源的优势 | 第14页 |
1.3.3 自然光对教育提升 | 第14页 |
1.3.4 侧窗采光是教育建筑的主要采光手段 | 第14-15页 |
1.4 常见的基于自然采光的建筑设计手法 | 第15-19页 |
1.4.1 基于场地太阳高度角分析的布局及建筑设计 | 第15-17页 |
1.4.2 侧窗采光 | 第17-18页 |
1.4.3 反光板系统 | 第18页 |
1.4.4 屋顶采光 | 第18-19页 |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9-21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 | 第21-27页 |
2.1 国内幼儿园活动室采光设计文献研究 | 第21-22页 |
2.2 国外幼儿园活动室采光设计文献研究 | 第22-23页 |
2.3 国外相关光学研究机构 | 第23-24页 |
2.3.1 英国建造咨询委员会CIBSE | 第23页 |
2.3.2 光学研究中心 | 第23-24页 |
2.4 国内外文献研究方向小结 | 第24-25页 |
2.5 本章总结—解决侧光的衰减问题的采光设计策略 | 第25-27页 |
第3章 广州地区部分幼儿园活动室光环境调研 | 第27-68页 |
3.1 研究区域选取及其典型性分析 | 第27-28页 |
3.1.1 广州地区自然气候 | 第27-28页 |
3.2 广州自然光环境评价相关数据与规范 | 第28-31页 |
3.2.1 广州自然气候参考数据 | 第28页 |
3.2.2 CIE天空亮度分布标准 | 第28-29页 |
3.2.3 广州光气候分区 | 第29页 |
3.2.4 自然光环境相关国家标准 | 第29-31页 |
3.3 广州地区幼儿园活动室调研对象及研究方法 | 第31页 |
3.3.1 调研对象 | 第31页 |
3.4 调研设计 | 第31-34页 |
3.4.1 调研内容 | 第31-32页 |
3.4.2 光环境测量工具 | 第32页 |
3.4.3 光环境测量规范 | 第32-33页 |
3.4.4 光环境调研步骤: | 第33-34页 |
3.5 汇景新城幼儿园调研报告 | 第34-46页 |
3.5.1 基本资料 | 第34页 |
3.5.2 汇景新城幼儿园活动室建筑状况 | 第34-36页 |
3.5.3 汇景新城幼儿园室外光环境测量结果 | 第36-37页 |
3.5.4 汇景新城幼儿园活动室室内光环境调研结果及分析 | 第37-43页 |
3.5.5 汇景新城幼儿园活动室日常活动调研 | 第43-46页 |
3.6“侧光衰减,光照环境不足”--汇景新城幼儿园调研结论及思考 | 第46-48页 |
3.6.1 活动室中部活动区采光效果欠佳: | 第47页 |
3.6.2 寻求针对侧光的衰减的自然光设计策略。 | 第47页 |
3.6.3 人工光源的便利性与稳定性,使得自然光优势常被使用者忽略 | 第47-48页 |
3.7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幼儿园调研报告 | 第48-66页 |
3.7.1 基本资料 | 第48页 |
3.7.2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幼儿园活动室建筑概况 | 第48-50页 |
3.7.3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幼儿园室外光环境测量结果 | 第50-52页 |
3.7.4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幼儿园活动室室内光环境调研结果及分析 | 第52-60页 |
3.7.5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幼儿园活动室日常活动调研 | 第60-66页 |
3.8“侧光衰减,光环境均好性不足”--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幼儿园调研结论及思考 | 第66-68页 |
3.8.1 活动室室内光环境过亮 | 第66页 |
3.8.2 南向阳台对于侧窗采光活动室的光环境提升 | 第66-67页 |
3.8.3 幼儿相比成人不同工作面高度、不同类型活动的光环境需求 | 第67页 |
3.8.4 侧光衰减需要通过采光设计解决 | 第67-68页 |
第4章 国内外基于自然光的优秀教育建筑设计 | 第68-95页 |
4.1 案例研究方法 | 第68页 |
4.2 Kindergarten Terenten / feld72(Bolzano South Tyrol, Italy) | 第68-70页 |
4.3 Consell Kindergarten / RIPOLLTIZON(Avinguda de Francesca Homari Pascual, 07330Consell,Illes Balears,Spain) | 第70-72页 |
4.4 岱山幼儿园(Daishan,Jiangsu,China) | 第72-73页 |
4.5 Desa Mahkota(Desa Parkcity, Kuala Lumpur, Federal Territory of Kuala Lumpur, Malaysia) | 第73-75页 |
4.6 Hazelwood School(Glasgow, Scotland, UK) | 第75-78页 |
4.7 Stephen Hawkins School (Tower Hamlets, London, UK) | 第78-79页 |
4.8 Barbapapo(Comune de Vignola, MO, Italy) | 第79-81页 |
4.9 上海国际汽车城东方瑞仕幼儿园(shanghai,China) | 第81-82页 |
4.10 South Bronx Charter School for The Arts(Hunts Point, New York, USA) | 第82-83页 |
4.11 Hector Garcia Middle School(Dallas,Texas,USA) | 第83-85页 |
4.12 olten-Richmond Middle school(Danvers,Massachusetts USA) | 第85-87页 |
4.13 Kindergarten Jerusalemer Stra Be(Berlin. Germany) | 第87-88页 |
4.14 Manassas Park Elementary School(Manassas Park, Virginia) | 第88-89页 |
4.15 La Cabanya Nursery (Torelló, Spain) | 第89-91页 |
4.16 Anidolic systems&导光筒采光系统 | 第91-92页 |
4.17 案例研究得出的采光设计策略思考与总结 | 第92-95页 |
4.17.1 总体设计—常见布局基础上增加建筑更多自然光采光面 | 第93页 |
4.17.2 深化设计---针对侧光系统/天光系统的剖面设计 | 第93-94页 |
4.17.3 细部设计—采光口设计 | 第94-95页 |
第5章 基于高侧窗采光策略的不同单元光环境模拟研究 | 第95-121页 |
5.1 案例模拟实验 | 第95-96页 |
5.2 模拟可行性验证 | 第96-99页 |
5.2.1 模拟软件 | 第96-97页 |
5.2.2 模拟效果验证 | 第97-99页 |
5.3 活动室模拟模型侧窗高及层高研究 | 第99-102页 |
5.3.1 层高侧窗高与室内采光系数分布关系研究小结 | 第100-102页 |
5.4 活动室模拟模型平面研究。 | 第102-105页 |
5.5 活动室模拟模型设计 | 第105-106页 |
5.6 初步设计--高侧窗采光系统设计及模拟 | 第106-113页 |
5.6.1 总体提升--高侧窗形态对幼儿园活动室内光环境影响模拟 | 第106-110页 |
5.6.2 均好度改善---高侧窗采光系统反光遮阳板构件设计 | 第110-112页 |
5.6.3 高侧窗采光系统设计小结 | 第112-113页 |
5.7 深化设计--单元布局对高侧窗采光系统的在活动室室内光环境影响模拟 | 第113-121页 |
5.7.1 活动室单元组合分析 | 第113页 |
5.7.2 各单元光环境需求及对应高侧窗采光系统设计策略 | 第113-114页 |
5.7.3 不同幼儿园高侧窗采光系统单元模拟方案效果分析 | 第114-120页 |
5.7.4 小结 | 第120-121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附件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