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证据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电子数据的基本理论第10-17页
    1 电子数据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概念的区分第10-14页
        1.1 电子数据的基本概念第10页
        1.2 电子数据与计算机证据、电子证据第10-11页
        1.3 电子数据与视听资料第11-12页
        1.4 电子数据与书证第12-13页
        1.5 电子数据与鉴定意见第13-14页
    2 证据法角度分析电子数据的属性与审查要求第14-17页
        2.1 电子数据的真实性与审查要求第14页
        2.2 电子数据的关联性属性及审查要求第14-16页
        2.3 电子数据的合法性属性及其审查第16-17页
第二章 国外电子数据使用研究及对我国刑事诉讼的借鉴第17-19页
    1 国外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使用及规则第17-19页
        1.1 大陆法系电子数据使用及规则第17-18页
        1.2 英美法系电子数据使用及规则第18-19页
    2 国外电子数据证据规则对我国的借鉴第19页
第三章 我国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适用问题研究第19-24页
    1 收集提取阶段存在的问题第20-23页
        1.1 制度缺位导致电子数据收集不规范第20页
        1.2 取证主体的合法性问题第20-21页
        1.3 电子数据收集过程中“提权”与公民权冲突问题第21-22页
        1.4 技术落后引发的证据能力问题第22页
        1.5 设备落后影响证据效力第22-23页
    2 审查判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2.1 缺乏统一的电子数据审査判断标准第23页
        2.2 片面追求可视化,忽视电子数据本事的证据“人格”第23-24页
        2.3 开示电子数据的制度问题第24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使用的建议第24-31页
    1 健全立法体系,增强顶层设计第25-26页
        1.1 立足实际吸收经验第25页
        1.2 突出顶层设计,严密概念和标准第25-26页
    2 建立取证技术规范,保障电子数据真实性第26-27页
    3 转变观念,巩固电子数据的独立证据地位第27-28页
    4 完善证据规则,平衡司法权与公民权冲突第28-29页
        4.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第28页
        4.2 引入“比例原则”和“有限原则”第28-29页
    5 加强取证技术发展和配套制度建设第29-31页
        5.1 大力推动电子数据取证行业发展第29页
        5.2 完善电子数据鉴定专家出庭制度第29-30页
        5.3 构建专家顾问引进制度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2页
致谢词第32-33页

论文共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院调取公民通信信息的冲突问题研究
下一篇:借鉴保释制度完善取保候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