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水泥混凝土路面论文

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结构温度应力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0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6页
        1.2.1 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第14-17页
        1.2.2 沥青路面温度场研究现状第17-22页
        1.2.3 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研究现状第22-26页
        1.2.4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6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6-30页
第二章 湿热地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分析与评定第30-41页
    2.1 海文高速公路所处地区的气候环境第31-33页
    2.2 海文高速公路的使用状况与典型病害第33-36页
        2.2.1 路面病害情况第33-34页
        2.2.2 路面状况指数 PCI 值第34-35页
        2.2.3 断板率(DBL)第35-36页
    2.3 海文高速公路路面病害成因分析第36-40页
    2.4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应力的计算原理与方法第41-58页
    3.1 热分析概述第41-43页
        3.1.1 热传导第41-42页
        3.1.2 热对流第42页
        3.1.3 热辐射第42-43页
    3.2 热传导基础理论第43-44页
        3.2.1 傅立叶(Fourier)定律第43页
        3.2.2 沥青路面结构热传导方程第43-44页
    3.3 沥青路面道路结构热分析参数第44-53页
        3.3.1 道路材料的热物理参数第44-45页
        3.3.2 路表热交换系数 B第45-46页
        3.3.3 太阳总辐射日过程第46-48页
        3.3.4 路表近地空气温度第48-50页
        3.3.5 地温的理论估计第50-53页
    3.4 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结构温度状况预估第53-55页
        3.4.1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状况预估模型第53-54页
        3.4.2 有沥青加铺层的混凝土面层温度状况第54-55页
    3.5 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应力计算理论第55-57页
    3.6 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湿热地区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场分析第58-77页
    4.1 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场有限元数值计算验证第58-64页
        4.1.1 沥青路面温度场计算模型和参数第58-60页
        4.1.2 计算结果第60-64页
    4.2 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结构温度场数值计算分析第64-74页
        4.2.1 计算模型和材料参数第64-66页
        4.2.2 温度梯度分布第66-69页
        4.2.3 温度梯度的影响因素第69-74页
    4.3 小结第74-77页
第五章 湿热地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结构温度应力分析第77-100页
    5.1 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的温度应力分析第77-91页
        5.1.1 计算模型及材料的热力学参数第77-79页
        5.1.2 材料的几种强度理论第79-80页
        5.1.3 沥青面层最危险点位置的确定第80-81页
        5.1.4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温度应力分析第81-91页
    5.2 加铺沥青层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温度应力分析第91-96页
        5.2.1 计算模型与参数第92页
        5.2.2 正交试验设计第92-96页
    5.3 小结第96-100页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第100-105页
    主要结论第100-103页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路设计洪水频率标准研究
下一篇:山西太古路特长隧道通风方案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