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镁合金 | 第10-12页 |
1.2.1 镁合金的特性及应用 | 第10-11页 |
1.2.2 镁合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3 镁合金强化的方法 | 第12-14页 |
1.3.1 合金元素及热处理 | 第12-13页 |
1.3.2 形变强化 | 第13页 |
1.3.3 表面处理 | 第13-14页 |
1.4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 | 第14-18页 |
1.4.1 激光冲击强化机理和特点 | 第14-16页 |
1.4.2 国外发展及应用概况 | 第16-17页 |
1.4.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5 激光冲击强化对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 第18-21页 |
1.5.1 微观结构研究 | 第18-19页 |
1.5.2 耐腐蚀性能研究 | 第19页 |
1.5.3 力学性能研究 | 第19-20页 |
1.5.4 抗疲劳性能研究 | 第20-21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2-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2.1.1 靶材 | 第22页 |
2.1.2 吸收层和约束层 | 第22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22-24页 |
2.2.1 激光器 | 第22-23页 |
2.2.2 拉伸试验机 | 第23-24页 |
2.2.3 疲劳试验机 | 第24页 |
2.3 测试仪器与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2.3.1 残余应力及显微硬度 | 第24-25页 |
2.3.2 X射线衍射分析(XRD)及表面形貌 | 第25页 |
2.3.3 微观结构分析 | 第25-27页 |
第三章 AZ31镁合金激光冲击强化及表层组织性能研究 | 第27-38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激光冲击强化试验 | 第27-28页 |
3.2.1 冲击试样制备 | 第27页 |
3.2.2 激光冲击强化试验方案 | 第27-28页 |
3.3 激光冲击强化表面性能 | 第28-32页 |
3.3.1 残余应力 | 第28-30页 |
3.3.2 显微硬度 | 第30-32页 |
3.4 激光冲击强化层微观组织 | 第32-36页 |
3.4.1 物相分析 | 第32-33页 |
3.4.2 金相组织 | 第33-34页 |
3.4.3 TEM结构 | 第34-36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激光冲击强化AZ31镁合金力学性能研究 | 第38-50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激光冲击强化对AZ31镁合金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38-42页 |
4.2.1 室温拉伸性能 | 第38-40页 |
4.2.2 室温拉伸断口 | 第40-42页 |
4.3 激光冲击强化对AZ31镁合金热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42-47页 |
4.3.1 热拉伸性能 | 第42-45页 |
4.3.2 热拉伸断口 | 第45-47页 |
4.4 分析与讨论 | 第47-48页 |
4.4.1 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47页 |
4.4.2 晶粒细化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3 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激光冲击强化AZ31镁合金拉-拉疲劳试验研究 | 第50-68页 |
5.1 引言 | 第50页 |
5.2 激光冲击强化试验 | 第50-53页 |
5.2.1 疲劳试样制备 | 第50-51页 |
5.2.2 疲劳试样激光冲击强化试验方案 | 第51-52页 |
5.2.3 疲劳试验结果 | 第52-53页 |
5.3 疲劳断口分析 | 第53-58页 |
5.3.1 原始试样疲劳断口 | 第54-55页 |
5.3.2 激光冲击强化试样疲劳断口 | 第55-58页 |
5.4 分析与讨论 | 第58-66页 |
5.4.1 残余应力场有限元模拟及分析 | 第58-63页 |
5.4.2 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的影响 | 第63-65页 |
5.4.3 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65-66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66-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总结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