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研究--以江苏省沿海三市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1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4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生态协同立法的理论依据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21页 |
一、生态协同立法的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第一章 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1-27页 |
第一节 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一、推动沿海生态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 第21-22页 |
二、沿海生态法制协调统一的内在需求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的可行性 | 第23-27页 |
一、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的法律依据 | 第23-25页 |
二、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的实践基础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沿海生态区协同的立法模式 | 第27-36页 |
第一节 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的主体 | 第27-29页 |
一、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的职权主体 | 第27-28页 |
二、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的协调主体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的基本框架 | 第29-32页 |
一、重视立法职权主体的立法质量 | 第29-30页 |
二、强化行政执法主体相关职责 | 第30-31页 |
三、加强沿海企业的生态保护责任 | 第31页 |
四、完善环境侵权损害的救济制度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的主要程序 | 第32-36页 |
一、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的总体规划 | 第32-33页 |
二、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的起草制定 | 第33页 |
三、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的审议表决 | 第33-34页 |
四、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的效果评估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的保障机制 | 第36-42页 |
第一节 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前的保障机制 | 第36-37页 |
一、立法权限差别化配置机制 | 第36-37页 |
二、协同立法论证机制 | 第37页 |
第二节 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中的保障机制 | 第37-39页 |
一、沟通交流机制 | 第38页 |
二、公众参与机制 | 第38-39页 |
第三节 沿海生态区协同立法后的保障机制 | 第39-42页 |
一、签约加入机制 | 第40页 |
二、冲突解决机制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