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暴力问题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一、绪论第11-23页
    (一)选题源起及意义第11-13页
        1.选题源起第11-12页
        2.选题意义第12-13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20页
        1.国内研究综述第13-17页
        2.国外研究综述第17-20页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20-21页
        1.研究方法第20页
        2.研究内容第20-21页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第21-23页
        1.创新之处第21页
        2.研究不足第21-23页
二、高校校园暴力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3-35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第23-29页
        1.暴力第23-24页
        2.校园暴力第24-25页
        3.高校校园暴力的类型第25-27页
        4.高校校园暴力的特征第27-29页
    (二)理论基础第29-35页
        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冲突的本质认识第29-32页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际交往的本质认识第32-33页
        3.马克思的相关理论对分析高校校园暴力的指导意义第33-35页
三、高校校园暴力行为的表现及危害第35-40页
    (一)近年来国内高校重大校园暴力行为概览第35-38页
        1.人际交往引起的暴力行为第35页
        2.学业问题引发的暴力行为第35-36页
        3.感情问题导致的暴力行为第36-37页
        4.心理问题引发的暴力行为第37页
        5.就业创业引发的暴力行为第37-38页
    (二)高校校园暴力行为的危害第38-40页
        1.大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极大伤害第38页
        2.严重干扰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第38-39页
        3.给家庭带来难以磨灭的伤害第39页
        4.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第39-40页
四、高校校园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第40-44页
    (一)高校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外部原因第40-41页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第40页
        2.学校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欠缺第40-41页
        3.家庭教育的偏颇第41页
    (二)高校校园暴力行为发生的内部原因第41-44页
        1.学生的生理、心理因素第41-42页
        2.未能树立正确的“三观第42页
        3.社会化程度的不充分第42-44页
五、高校校园暴力行为的防控对策第44-55页
    (一)高校校园暴力防控的必要性第44-45页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第44页
        2.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第44-45页
        3.营造优良高校人文环境的客观要求第45页
    (二)高校校园暴力防控的对策第45-55页
        1.社会冲突理论对高校校园暴力防控的指导意义第45-48页
        2.人际交往理论对高校校园暴力防控的指导意义第48-50页
        3.畅通家校联系,形成家校育人合力第50-52页
        4.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第52-55页
结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智能手机载体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