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提出 | 第9-12页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课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1.2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数字化量身定制现状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女性胸部形态方面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数字化文胸模杯杯型设计 | 第14-15页 |
1.2.4 模杯文胸评价方法研究 | 第15页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3.1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2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课题结构安排 | 第18-21页 |
2 课题相关理论与技术 | 第21-27页 |
2.1 计算机几何曲线与曲面造型技术 | 第21-23页 |
2.2 参数化设计技术 | 第23-25页 |
2.2.1 参数化设计概念 | 第23-24页 |
2.2.2 参数化设计的几何约束模型 | 第24页 |
2.2.3 参数化设计方法 | 第24-25页 |
2.3 三维人体测量及数据采集处理技术 | 第25-27页 |
3 个性化定制模杯文胸分级设计方法研究 | 第27-33页 |
3.1 模杯文胸模型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3.1.1 胸部形态对模杯模型设计的影响 | 第27-28页 |
3.1.2 模杯款式对模杯模型设计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3 模杯功能对模杯造型的影响 | 第29页 |
3.2 个性化定制模杯文胸分级设计的意义及其分级设计流程 | 第29-33页 |
3.2.1 个性化定制模杯文胸分级设计的意义 | 第29-30页 |
3.2.2 个性化定制模杯文胸分级设计流程 | 第30-33页 |
4 女性胸部细节特征与模杯设计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 第33-43页 |
4.1 胸部细节特征与模杯设计参数 | 第33-37页 |
4.1.1 女性胸部特征点 | 第33-34页 |
4.1.2 女性胸部特征曲线 | 第34页 |
4.1.3 一级基础文胸模杯设计特征点分析 | 第34-35页 |
4.1.4 一级基础文胸模杯设计特征曲线分析 | 第35页 |
4.1.5 胸部细节特征与模杯造型设计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 第35-37页 |
4.2 人体胸部型值点的定义及参数化表示 | 第37-43页 |
4.2.1 人体胸部型值点的定义 | 第37-40页 |
4.2.2 人体胸部型值点的参数化表示 | 第40-43页 |
5 一级基础模杯关系模型建立 | 第43-55页 |
5.1 一级基础模杯的定义 | 第43页 |
5.2 一级基础模杯关系模型的设计及表示 | 第43-55页 |
5.2.1 一级基础模杯型值点的关系模型 | 第43-47页 |
5.2.3 一级基础模杯样条曲线及曲面的关系模型 | 第47-55页 |
6 二级功能性模杯关系模型建立 | 第55-65页 |
6.1 二级功能性模杯的定义 | 第55页 |
6.2 二级功能性模杯关系模型的设计及表示 | 第55-65页 |
6.2.1 二级功能模杯型值点的设计及参数化表示 | 第56-59页 |
6.2.2 二级功能模杯曲线及曲面的设计及参数化表示 | 第59-65页 |
7 三级款式模杯关系模型建立 | 第65-75页 |
7.1 三级款式模杯的定义 | 第65页 |
7.2 三级款式模杯关系模型的定义及表示 | 第65-75页 |
7.2.1 三级款式模杯型值点的设计参数化表示 | 第67-69页 |
7.2.2 三级款式模杯曲线及曲面的设计及参数化表示 | 第69-75页 |
8 基于数字化个性定制的模杯文胸试穿评价 | 第75-81页 |
8.1 模杯文胸试穿评价的目的 | 第75页 |
8.2 模杯文胸试穿评价指标 | 第75-76页 |
8.3 面向数字化个性定制模杯文胸评价流程 | 第76-77页 |
8.4 Marc有限元环境中虚拟试穿模拟进行外观评价 | 第77-81页 |
9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9.1 课题总结 | 第81页 |
9.2 创新点与下一步研究方向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