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塞缪尔·巴特勒《埃里汪奇游记》的“讽刺乌托邦”小说特色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8-13页 |
第一章 巴特勒的讽刺乌托邦小说与西方乌托邦文学 | 第13-19页 |
第一节 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乌托邦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世纪末嬗变中的产物——讽刺乌托邦文学 | 第15-19页 |
第二章 处于灰色地带的讽刺乌托邦 | 第19-27页 |
第一节 隐藏的种族主义思想 | 第19-21页 |
第二节 留有余地的批判 | 第21-23页 |
第三节 讽刺乌托邦文化意涵 | 第23-27页 |
第三章 讽刺乌托邦埃里汪家庭与教育的荒诞 | 第27-36页 |
第一节 不受欢迎的未生人 | 第27-30页 |
第二节 荒唐学院的荒唐教育 | 第30-33页 |
第三节 讽刺背后的伦理忧思 | 第33-36页 |
第四章 讽刺乌托邦之机器的消失 | 第36-44页 |
第一节 埃里汪的《机器之书》 | 第36-39页 |
第二节 人与机器的搏斗 | 第39-41页 |
第三节 讽刺背后的科技忧思 | 第41-44页 |
第五章 讽刺乌托邦之信仰的危机 | 第44-52页 |
第一节 荒唐的音乐银行 | 第44-47页 |
第二节 耶稣与伊德格隆女神 | 第47-49页 |
第三节 讽刺背后的宗教忧思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