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保罗·莱文森的媒介技术哲学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1 绪论第7-13页
    1.1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第7-9页
        1.1.1 选题的缘起第7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7-9页
    1.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9-11页
    1.3 研究基本思路第11-13页
        1.3.1 研究方法选择第11-12页
        1.3.2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第12-13页
2 保罗·莱文森媒介技术理论的缘起第13-19页
    2.1 媒介环境学第13-14页
    2.2 保罗·莱文森生平第14-15页
    2.3 保罗·莱文森的理论背景第15-19页
        2.3.1 莱文森对波茨曼的背离第15-17页
        2.3.2 莱文森对麦克卢汉的继承与超越第17-19页
3 保罗·莱文森技术哲学思想渊源第19-27页
    3.1 进化认识论对莱文森的影响第19-21页
        3.1.1 进化认识论第19-20页
        3.1.2 莱文森对进化论思想的批判吸收第20-21页
    3.2 康德先验认识论对莱文森的影响第21-23页
    3.3 对波普尔“三个世界”的技术调整第23-24页
    3.4 莱文森媒介技术观对于其他思想的吸收借鉴第24-27页
        3.4.1 对马克思技术观的吸收第24-25页
        3.4.2 阿西莫夫的启发第25-27页
4 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论”的技术哲学思想第27-32页
    4.1 技术进化的路径:玩具—镜子—艺术第27-29页
    4.2 技术进化的方向:人性化趋势第29-30页
    4.3 技术进化的方式:以人为尺度的补救性演进第30-32页
5 保罗·莱文森媒介技术哲学思想评析第32-39页
    5.1 莱文森技术哲学思想的重大影响第32-35页
        5.1.1 为当今认识媒介技术提供了理论启示第32-33页
        5.1.2 为当今认识媒介技术提供了现实指导第33-35页
    5.2 莱文森媒介技术思想值得探讨的方面第35-39页
        5.2.1 以人为中心的立场在媒介技术发展理论中贯彻不彻底第35-37页
        5.2.2 过分强调人对技术的影响第37-39页
致谢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陆报纸中的女性农民工媒介形象研究
下一篇:麦克卢汉媒介技术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