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

大陆报纸中的女性农民工媒介形象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目的第9页
        1.1.3 研究意义第9页
    1.2 理论框架与概念界定第9-11页
        1.2.1 框架理论第9-10页
        1.2.2 女性农民工第10-11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1-14页
        1.3.1 框架理论指导下的新闻报道研究第11-12页
        1.3.2 女性的媒介形象研究第12-13页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4-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16页
        1.4.2 技术路线图第16-17页
2 女性农民工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第17-33页
    2.1 相关报道内容分析的具体实施第17-21页
        2.1.1 样本选定第17-18页
        2.1.2 抽样方法第18页
        2.1.3 研究问题第18-19页
        2.1.4 编码内容第19-21页
    2.2 报道内容基本情况分析第21-24页
        2.2.1 《人民日报》中女性农民工的相关报道第21-22页
        2.2.2 《中国妇女报》中女性农民工的相关报道第22-23页
        2.2.3 《南方都市报》中女性农民工的相关报道第23-24页
    2.3 报道内容的框架分析第24-33页
        2.3.1 高层新闻报道框架分析第25-28页
        2.3.2 中层新闻报道框架分析第28-30页
        2.3.3 低层新闻报道框架分析第30-33页
3 大陆报纸中女性农民工的媒介形象第33-43页
    3.1 正面媒介形象第33-36页
        3.1.1 自强不息者第33-34页
        3.1.2 主动维权者第34-35页
        3.1.3 正能量传递者第35-36页
    3.2 弱者媒介形象第36-38页
        3.2.1 权益受害者第36-37页
        3.2.2 无知可怜者第37页
        3.2.3 安全缺乏保障者第37-38页
    3.3 消极负面的形象第38-39页
        3.3.1 心理问题者第38-39页
        3.3.2 违法犯罪者第39页
    3.4 女性农民工媒介形象构建中呈现的问题第39-43页
        3.4.1 正负面报道不均衡第40-41页
        3.4.2 话题深度挖掘不够且存在模式化形象第41页
        3.4.3 女性农民工话语权偏弱第41-43页
4 改善女性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建议与策略第43-48页
    4.1 媒体自律与充分聚焦女性农民工群体第43-45页
        4.1.1 《人民日报》——应打破“国家帮扶女性农民工”的美好和谐第43页
        4.1.2 《中国妇女报》——应真正深入聚焦女性农民工问题第43-44页
        4.1.3 《南方都市报》——填补“负面”为主的女性农民工生存状态第44-45页
    4.2 调整报道定位丰富女性农民工形象第45-46页
        4.2.1 增强创新理念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第45页
        4.2.2 扎根基层深入获取采访材料第45-46页
    4.3 形成媒介批评机制第46-48页
        4.3.1 重视女性农民工话语权第46-47页
        4.3.2 听取各领域的专业意见第47页
        4.3.3 加强反馈互动第47-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录A 女性农民工相关报道内容分析编码表第51-55页
附录B 论文引用女性农民工相关报道列表第55-57页
致谢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媒体医患关系报道框架研究--以《人民日报》与《南方都市报》为例
下一篇:保罗·莱文森的媒介技术哲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