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公共交通绩效评估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1.2.2 评价方法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1.2.3 模糊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快速公交系统及评估主体概述 | 第15-24页 |
2.1 快速公交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定位 | 第15-19页 |
2.1.1 快速公交系统的构成 | 第15-18页 |
2.1.2 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的功能定位 | 第18-19页 |
2.2 快速公交绩效评估主体分析 | 第19-23页 |
2.2.1 政府的角度 | 第19-20页 |
2.2.2 BRT运营主体的角度 | 第20-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乘客绩效导向的指标确定与度量 | 第24-33页 |
3.1 BRT的频率 | 第24-25页 |
3.1.1 发车频率 | 第24页 |
3.1.2 平均等候时间 | 第24-25页 |
3.2 BRT的运行速度 | 第25-30页 |
3.2.1 公交专用道 | 第25-27页 |
3.2.2 公交信号优先 | 第27-29页 |
3.2.3 站台超车道 | 第29-30页 |
3.3 BRT的可达性 | 第30-31页 |
3.3.1 步行可达 | 第30-31页 |
3.3.2 自行车可达 | 第31页 |
3.4 乘客绩效导向的指标体系构建 | 第31-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模糊BP神经网络绩效评估模型 | 第33-48页 |
4.1 模糊评价法 | 第33-37页 |
4.1.1 模糊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 第34页 |
4.1.2 模糊评价法的评价步骤 | 第34-37页 |
4.2 BP神经网络 | 第37-41页 |
4.2.1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 第37页 |
4.2.2 BP神经网络架构与算法 | 第37-41页 |
4.3 模糊BP神经网络绩效评估模型构建 | 第41-44页 |
4.3.1 集成的可行性 | 第41-42页 |
4.3.2 集成的方式 | 第42-43页 |
4.3.3 模型评估步骤 | 第43-44页 |
4.4 样本数据的处理 | 第44-47页 |
4.4.1 样本数据的预处理 | 第44-45页 |
4.4.2 虚拟样本生成 | 第45-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模糊BP神经网络绩效评估模型的应用 | 第48-60页 |
5.1 绩效评估模型训练与验证 | 第48-58页 |
5.1.1 中国城市BRT项目简介 | 第48-50页 |
5.1.2 训练样本生成 | 第50-52页 |
5.1.3 基于MATLAB的神经网络拓扑结构确定 | 第52-53页 |
5.1.4 模拟训练与验证 | 第53-58页 |
5.2 BRT乘客绩效评估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5.2.1 绩效评估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5.2.2 BRT绩效的边际效应 | 第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1、结论 | 第60页 |
2、不足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附录一:神经网络训练、仿真程序 | 第66-68页 |
附录二:神经网络训练样本与误差对比 | 第68-69页 |
附录三:神经网络测试样本与误差对比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