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嘉绍大桥危险品运输调查与风险源识别 | 第17-30页 |
2.1 国内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统计 | 第17-18页 |
2.2 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原因 | 第18-19页 |
2.3 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因素 | 第19-26页 |
2.3.1 危险品的危险特性 | 第19-22页 |
2.3.2 运输道路与环境风险因素 | 第22-24页 |
2.3.3 运输车辆风险因素 | 第24页 |
2.3.4 人员风险因素 | 第24-25页 |
2.3.5 安全管理风险因素 | 第25页 |
2.3.6 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风险源结构 | 第25-26页 |
2.4 嘉绍大桥危险品运输调查 | 第26-29页 |
2.4.1 建设条件与周边环境分析 | 第26页 |
2.4.2 气象条件 | 第26-27页 |
2.4.3 化工企业分布及主要危险品运输 | 第27-28页 |
2.4.4 危险品运输管理现状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嘉绍大桥危险品运输风险概率评估 | 第30-46页 |
3.1 危险品道路运输风险概率评估研究综述 | 第30-31页 |
3.2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 第31-36页 |
3.2.1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 第31-32页 |
3.2.2 嘉绍大桥危险品运输风险概率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思路 | 第32-34页 |
3.2.3 嘉绍大桥危险品运输事故概率层次结构 | 第34-36页 |
3.3 嘉绍大桥危险品运输事故概率评估 | 第36-39页 |
3.3.1 建立判断矩阵和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第36-37页 |
3.3.2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 | 第37-38页 |
3.3.3 模糊评判的综合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3.4 道路危险品运输事故概率评估方法分析与优化 | 第39-45页 |
3.4.1 基于道路运输事故率修正的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率评估方法 | 第40-42页 |
3.4.2 嘉绍大桥危险品运输事故概率二级隶属度的确定 | 第42-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嘉绍大桥危险品运输风险后果评估 | 第46-64页 |
4.1 嘉绍大桥路段特征危险品识别 | 第46-49页 |
4.1.1 危险品的分类 | 第46-47页 |
4.1.2 嘉绍大桥段重点危险品的确定 | 第47-48页 |
4.1.3 主要危险品的物理化学特性 | 第48-49页 |
4.2 事故情景类型识别 | 第49-51页 |
4.2.1 事故情景分类 | 第49-50页 |
4.2.2 各类事故情景简介 | 第50-51页 |
4.3 事故后果评价标准 | 第51-53页 |
4.3.1 有毒气体泄漏中毒事故评价标准 | 第51-52页 |
4.3.2 火灾事故评价标准 | 第52页 |
4.3.3 爆炸事故评价标准 | 第52-53页 |
4.4 嘉绍大桥段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后果表征 | 第53-63页 |
4.4.1 ALOHA软件简介 | 第53-54页 |
4.4.2 路段相关数据收集 | 第54-55页 |
4.4.3 典型危险品事故后果表征 | 第55-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嘉绍大桥危险品运输风险控制技术 | 第64-71页 |
5.1 事故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 第64-67页 |
5.2 事故风险应急救援预案 | 第67-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72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