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有限元及有限元分析 | 第13-18页 |
2.1 有限元理论介绍 | 第13-15页 |
2.1.1 基本思想 | 第13页 |
2.1.2 有限元分析求解步骤 | 第13-14页 |
2.1.3 有限元法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 第14-15页 |
2.2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15-18页 |
2.2.1 HYPERMESH介绍 | 第17页 |
2.2.2 OPTISTRUCT介绍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基于车架三维数模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8-37页 |
3.1 三维数模建立 | 第18-21页 |
3.1.1 整车和车架的几何数模 | 第18-19页 |
3.1.2 模型的简化 | 第19页 |
3.1.3 车架模型的建立 | 第19-21页 |
3.2 建立车架的有限元模型 | 第21-34页 |
3.2.1 模型的生成 | 第21-22页 |
3.2.2 几何清理和模型简化 | 第22-23页 |
3.2.3 单元类型选择及依据 | 第23-25页 |
3.2.4 连接件和悬架的网格单元划分 | 第25-29页 |
3.2.5 网格划分密度和质量控制 | 第29-33页 |
3.2.6 网格划分的完成 | 第33-34页 |
3.3 车架边界条件确定 | 第34-37页 |
第四章 车架的静力学分析 | 第37-49页 |
4.1 静力学分析理论基础 | 第37-39页 |
4.1.1 强度理论 | 第37-38页 |
4.1.2 刚度理论 | 第38-39页 |
4.2 车架载荷工况的确定 | 第39-40页 |
4.3 满载弯曲工况 | 第40-45页 |
4.4 满载扭转工况 | 第45-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货车车架的模态分析 | 第49-56页 |
5.1 车架模态分析 | 第49-55页 |
5.1.1 引言 | 第49-50页 |
5.1.2 车架自由模态计算 | 第50-54页 |
5.1.3 模态计算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车架轻量化分析研究 | 第56-72页 |
6.1 优化设计概述 | 第56-57页 |
6.2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 第57-59页 |
6.2.1 优化设计三要素 | 第57-59页 |
6.2.2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建立 | 第59页 |
6.3 基于OPTISTRUCT的车架结构优化 | 第59-64页 |
6.3.1 OPTISTRUCT结构优化分类 | 第59-60页 |
6.3.2 基于OPTISTRUCT尺寸优化设计流程 | 第60-61页 |
6.3.3 车架尺寸优化设计 | 第61-64页 |
6.4 优化结果和分析 | 第64-66页 |
6.5 优化结果验证 | 第66-71页 |
6.5.1 优化后车架满载扭转校核 | 第66-68页 |
6.5.2 优化后车架满载弯曲校核 | 第68-70页 |
6.5.3 优化后车架模态校核 | 第70-7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