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初中生物学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以烟台招远市为例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引言第13-17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页
        1.3.1 研究目的第15页
        1.3.2 研究意义第15页
    1.4 研究思路第15页
    1.5 研究方法第15-17页
        1.5.1 文献资料法第15-16页
        1.5.2 问卷调查法第16页
        1.5.3 案例分析法第16-17页
第2章 理论综述第17-22页
    2.1 生物学课程资源第17页
    2.2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分类第17-18页
    2.3 生物学校外课程资源及分类第18-19页
        2.3.1 自然资源第18页
        2.3.2 社区资源第18-19页
        2.3.3 家庭资源第19页
        2.3.4 其他资源第19页
    2.4 生物学校外课程资源的特点第19-20页
        2.4.1 多样性第19页
        2.4.2 多质性第19-20页
        2.4.3 选择性第20页
        2.4.4 综合性第20页
        2.4.5 潜在性第20页
    2.5 生物学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第20-22页
第3章 初中生物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第22-37页
    3.1 问卷调查第22-34页
        3.1.1 调查目的第22页
        3.1.2 调查对象第22页
        3.1.3 调查工具第22-23页
            3.1.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构成第22-23页
            3.1.3.2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第23页
        3.1.4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23-24页
        3.1.5 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第24-33页
            3.1.5.1 教师问卷分析第24-29页
            3.1.5.2 学生问卷分析第29-33页
        3.1.6 结果分析第33-34页
            3.1.6.1 教师对生物学校外课程资源认识不足第33页
            3.1.6.2 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比较单一第33-34页
            3.1.6.3 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忽视家庭力量第34页
    3.2 课堂观察第34-37页
        3.2.1 观察目的第34页
        3.2.2 观察对象第34页
        3.2.3 观察量表第34页
        3.2.4 课堂实录第34-36页
        3.2.5 观察结果分析第36-37页
第4章 对策分析第37-48页
    4.1 认识方面第37-40页
        4.1.1 加强教师的理论培训第37页
        4.1.2 明确生物学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第37-40页
            4.1.2.1 多样化原则第37-39页
            4.1.2.2 经济性原则第39页
            4.1.2.3 创造性原则第39页
            4.1.2.4 适合性原则第39-40页
            4.1.2.5 整合性原则第40页
    4.2 开发与利用方面第40-48页
        4.2.1 深入挖掘招远本地资源,充分进行开发利用第40-45页
            4.2.1.1 以山脉和河流等为代表的自然资源第40-41页
            4.2.1.2 以博物馆和种植养殖园等为代表的社区资源第41-45页
        4.2.2 重视开发家庭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和家长的力量第45-46页
            4.2.2.1 以“家庭实验室”为代表的家庭资源第45-46页
            4.2.2.2 以网络为代表的家庭信息资源第46页
            4.2.2.3 以家长、亲友为代表的家庭人力资源第46页
        4.2.3 建立完善的开发制度第46-47页
        4.2.4 加强校内外的合作第47-48页
第5章 教学课例设计第48-56页
    5.1 第一课堂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第48-52页
        5.1.1 教材分析第48页
        5.1.2 学情分析第48页
        5.1.3 教学目标第48页
            5.1.3.1 知识目标第48页
            5.1.3.2 能力目标第48页
            5.1.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第48页
        5.1.4 教学重难点分析第48-49页
        5.1.5 教学法分析第49页
        5.1.6 课前准备第49页
        5.1.7 教学过程第49-52页
            5.1.7.1 激趣导入第49页
            5.1.7.2 活动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第49-50页
            5.1.7.3 活动二:食物链和生物网第50-51页
            5.1.7.4 生态平衡第51-52页
            5.1.7.5 课堂小结第52页
        5.1.8 教学评价第52页
    5.2 第二课堂教学课例——《走进香菇大棚》第52-56页
        5.2.1 活动背景第52页
        5.2.2 活动准备第52-53页
        5.2.3 教学目标第53页
            5.2.3.1 知识目标第53页
            5.2.3.2 能力目标第53页
            5.2.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第53页
        5.2.4 活动过程第53-56页
            5.2.4.1 激趣导入第53页
            5.2.4.2 活动一:参观香菇大棚基地——了解香菇种植技术第53-54页
            5.2.4.3 活动二:动手实践——疏蕾第54页
            5.2.4.4 活动三:采摘比赛第54-55页
            5.2.4.5 活动四:交流总结第55页
            5.2.4.6 拓展延伸第55页
            5.2.4.7 教学评价表第55-56页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56-57页
    6.1 研究结论第56页
    6.2 研究未来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A第59-62页
附录B第62-64页
附录C第64-65页
附录D第65-66页
附录E第66-68页
作者简历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材中少年儿童形象统计调查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以长春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下一篇: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山东省烟台第三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