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局域网(LAN)、城域网(MAN)论文

IPv6下的校园网真实地址安全体系设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1.1 互联网“信任危机”第8页
    1.2 基于IPv6 的可信任网络发展现状第8-9页
    1.3 选题背景第9-10页
    1.4 论文结构第10页
    1.5 作者的工作第10-12页
第二章 下一代网络协议IPv6第12-25页
    2.1 IPv4 的局限性第12-13页
    2.2 IPv6 技术原理第13-20页
        2.2.1 IPv6 的变化及其新特性第13-14页
        2.2.2 IPv6 的地址第14-16页
        2.2.3 IPv6 头标分析第16-20页
    2.3 IPv6 的安全机制——IPSec第20-24页
        2.3.1 IPSec协议概述第20-21页
        2.3.2 认证机制第21-22页
        2.3.3 加密机制第22-23页
        2.3.4 密钥管理第23页
        2.3.5 IPSec的优势和不足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源地址欺骗与拒绝服务攻击第25-41页
    3.1 源地址欺骗概述第25页
    3.2 拒绝服务(DoS)攻击及其防范第25-31页
        3.2.1 拒绝服务(DoS)攻击概述第26页
        3.2.2 拒绝服务(DoS)攻击常见类型及防御方法第26-31页
    3.3 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及其防范第31-35页
        3.3.1 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概述第31-32页
        3.3.2 被DDoS攻击时的现象第32页
        3.3.3 DDoS攻击原理第32-33页
        3.3.4 常见DDoS攻击类型第33-34页
        3.3.5 DDoS攻击的检测与防御第34-35页
    3.4 源地址欺骗在DoS/DDoS攻击中的地位第35-36页
    3.5 传统防御源地址欺骗的方法第36-39页
        3.5.1 端到端的加密认证方法第36-37页
        3.5.2 包过滤方法第37-39页
        3.5.3 总结第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校园网真实地址安全体系设计第41-51页
    4.1 校园网安全状况第41-42页
        4.1.1 来自外部的威胁第41页
        4.1.2 来自内部的威胁第41-42页
    4.2 IEEE 802.1x协议第42-46页
        4.2.1 IEEE 802.1x协议的体系结构第42-43页
        4.2.2 802.1x认证过程第43-44页
        4.2.3 802.1x的重认证机制第44-45页
        4.2.4 802.1x认证的优点第45页
        4.2.5 改进的802.1x认证机制第45-46页
    4.3 安全体系总体框架设计第46-47页
        4.3.1 设计目标第46页
        4.3.2 总体框架设计第46-47页
    4.4 三层(网络层)过滤设计第47-48页
        4.4.1 设计目标第47页
        4.4.2 可能出现的问题第47-48页
        4.4.3 解决方案第48页
    4.5 二层(链路层)认证设计第48-49页
        4.5.1 设计目标第48页
        4.5.2 可能存在的问题第48-49页
        4.5.3 解决方案第49页
        4.5.4 防御效果分析第49页
    4.6 本安全体系的优势第49-50页
    4.7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仿真实验及执行结果第51-59页
    5.1 OPNET Modeler仿真平台简介第51-52页
    5.2 仿真环境与实验设计第52-53页
        5.2.1 仿真环境第52页
        5.2.2 实验设计第52-53页
    5.3 仿真结果与数据分析第53-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载体对甲烷部分氧化用Ni基催化剂催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DirectX的异构数据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