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产品论文

新型反渗透阻垢剂的研制及其阻垢性能的评价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说明第11-12页
前言第12-1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4页
    1.1 反渗透水处理技术概况第13页
    1.2 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对水质的要求第13-14页
    1.3 反渗透膜的污染及预处理第14-15页
    1.4 反渗透阻垢剂的分类及研究进展第15-19页
        1.4.1 反渗透阻垢剂的种类及特点第15-17页
        1.4.2 反渗透阻垢剂研究进展第17-18页
        1.4.3 反渗透阻垢剂的发展方向第18-19页
    1.5 反渗透阻垢剂的阻垢性能评价方法第19-21页
        1.5.1 静态阻垢评价法第19页
        1.5.2 鼓泡评价法(阻碳酸钙)第19-20页
        1.5.3 临界pH值评价法第20页
        1.5.4 动态模拟评价法第20页
        1.5.5 极限碳酸盐硬度评价法第20页
        1.5.6 玻璃电极评价法第20-21页
        1.5.7 恒定组分技术评价法第21页
    1.6 反渗透阻垢剂的阻垢机理第21-23页
        1.6.1 晶格畸变第22页
        1.6.2 络合增溶第22页
        1.6.3 凝聚与分散第22页
        1.6.4 双电层作用机理第22-23页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3-24页
        1.7.1 课题研究内容第23页
        1.7.2 课题意义第23-24页
第2章 反渗透阻垢剂YSW-21的研制第24-44页
    2.1 聚合反应机理第24-25页
    2.2 合成单体的选择第25-29页
        2.2.1 合成试验第26页
        2.2.2 阻垢性能试验第26-27页
        2.2.3 试验结果与讨论第27-29页
    2.3 最佳合成工艺条件的确定第29-35页
        2.3.1 正交试验第29-31页
        2.3.2 合成工艺条件对共聚物阻垢剂阻垢性能的影响第31-35页
    2.4 共聚物阻垢剂技术指标的测定第35-40页
        2.4.1 共聚物阻垢剂的技术指标第35-38页
        2.4.2 共聚物阻垢剂特性黏度和相对分子量对其阻垢性能的影响第38-40页
    2.5 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合成的共聚物阻坂剂的结构表征第40-42页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3章 新型反渗透阻垢剂YSW-21的性能研究第44-56页
    3.1 反渗透阻垢剂YSW-21对CaSO_4的阻垢性能第44-50页
        3.1.1 反渗透阻垢剂YSW-21的用量对阻垢率的影响第44-45页
        3.1.2 钙离子质量浓度对阻垢率的影响第45-46页
        3.1.3 硫酸根质量浓度对阻垢率的影响第46页
        3.1.4 水样的pH值对阻垢率的影响第46-47页
        3.1.5 阻垢剂作用时间对阻垢率的影响第47-50页
    3.2 反渗透阻垢剂YSW-21与其它阻垢剂阻垢性能的比较第50-55页
        3.2.1 阻垢剂用量的比较第50-51页
        3.2.2 反渗透阻垢剂分散氧化铁能力比较第51-52页
        3.2.3 阻垢剂的阻垢性能受Fe~(2+)影响的比较第52页
        3.2.4 阻垢剂的阻垢性能受Sr~(2+)、Ba~(2+)影响的比较第52-53页
        3.2.5 阻垢剂阻垢性能与絮凝剂兼容性的比较第53-54页
        3.2.6 阻垢剂与杀菌剂协同效应的对比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新型反渗透阻垢剂YSW-21的阻垢机理第56-62页
    4.1 络合增溶机理第56-57页
    4.2 分散阻垢机理第57-58页
    4.3 晶格畸变作用机理第58-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总结第62-64页
附录1 硫代硫酸钠(Na_2S_2O_3)标准溶液的标定第64-65页
附录2 硅钼黄光度法第65-66页
附录3 共聚物络合能力测定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AN大丝束预氧化研究
下一篇:布舍瑞林的液相全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