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化学纤维工业论文--合成纤维论文

PAN大丝束预氧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8页
符号说明第8-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8页
    1.1 碳纤维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展望第10-13页
        1.1.1 碳纤维概述第10页
        1.1.2 碳纤维分类第10-11页
        1.1.3 碳纤维的发展历史第11-12页
        1.1.4 碳纤维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第12-13页
    1.2 大丝束预氧化纤维及碳纤维第13-17页
        1.2.1 大丝束预氧化纤维第13页
        1.2.2 大丝束碳纤维第13页
        1.2.3 大丝束碳纤维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4 大丝束碳纤维的特点第14-15页
        1.2.5 大丝束碳纤维的应用第15-17页
    1.3 PAN大丝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7-27页
        1.3.1 PAN原丝组成第18-19页
        1.3.2 纺丝后改性第19-23页
        1.3.3 预氧化工艺第23-27页
    1.4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第二章 改性剂的筛选第28-48页
    2.1 材料及主要试剂第28-30页
        2.1.1 原丝主要规格第28-29页
        2.1.2 主要试剂第29页
        2.1.3 实验装置第29页
        2.1.4 实验流程第29-30页
    2.2 性能测试第30-31页
        2.2.1 直径的测定第30页
        2.2.2 单丝抗拉强度的测量第30页
        2.2.3 密度测试第30-31页
        2.2.4 差热扫描量热分析(DSC)第31页
        2.2.5 纤维表面形貌分析(SEM)第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48页
        2.3.1 不同改性剂对上海丝性能的影响第31-36页
        2.3.2 不同改性剂对英国丝性能的影响第36-39页
        2.3.3 不同改性剂对兰化丝性能的影响第39-43页
        2.3.4 不同改性剂对抚顺丝性能的影响第43-45页
        2.3.5 改性剂的确定第45-48页
第三章 CuCl改性工艺的研究第48-59页
    3.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48-50页
        3.1.1 实验用丝第48页
        3.1.2 改性剂及其性质第48-49页
        3.1.3 实验及主要设备第49页
        3.1.4 实验装置及流程控制第49-50页
    3.2 实验方法第50页
    3.3 性能测试第50页
        3.3.1 纤维直径的测定第50页
        3.3.2 单丝抗拉强度的测量第50页
        3.3.3 预氧丝密度的测试第50页
        3.3.4 DSC测试第50页
    3.4 上海丝改性条件的确定第50-57页
        3.4.1 改性时间的确定第50-56页
        3.4.2 改性温度的选择第56-57页
    3.5 抚顺丝改性条件的确定第57-59页
        3.5.1 改性时间的确定第57-58页
        3.5.2 改性温度的选择第58-59页
第四章 CuCl改性机理的研究第59-67页
    4.1 测试手段第59页
        4.1.1 红外光谱第59页
        4.1.2 X-射线衍射法第59页
    4.2 用红外光谱研究改性前后及预氧化过程中结构的变化第59-61页
        4.2.1 未改性原丝和改性原丝红外对比第59-60页
        4.2.2 未改性原丝在预氧化过程中的红外变化第60-61页
        4.2.3 改性原丝在预氧化过程中的红外变化第61页
    4.3 改性对原丝序态结构的影响第61-65页
    4.4 氯化亚铜改性机理的初步探讨第65-67页
        4.4.1 预处理阶段第65-66页
        4.4.2 预氧化过程第66-67页
第五章 不同牵伸倍数对改性PAN原丝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第67-74页
    5.1 实验原料及设备第67-69页
        5.1.1 实验原料第67页
        5.1.2 实验设备第67-68页
        5.1.3 表征方法第68-69页
    5.2 不同预牵伸条件下改性预氧丝的直径变化第69页
    5.3 不同预牵伸条件下改性预氧丝的抗拉强度变化第69-70页
    5.4 PAN纤维颜色变化第70-71页
    5.5 改性纤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第71-72页
    5.6 改性纤维力学性能第72-74页
第六章 结论第74-75页
第七章 课题创新性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化学改性PAN纤维及其在炭纤维形成中结构性能的变化
下一篇:新型反渗透阻垢剂的研制及其阻垢性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