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

面向产品工程化的混合动力客车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混合动力汽车概述第11-15页
        1.1.1 混合动力汽车的原理第11-12页
        1.1.2 混合动力汽车的节能机理第12-13页
        1.1.3 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第13-15页
    1.2 国内外混合动力客车发展现状第15-21页
        1.2.1 欧洲第16-18页
        1.2.2 北美第18-19页
        1.2.3 中国第19-21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工程化的混合动力客车构型选择方法第23-39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目前国内混合动力客车的主要构型第23-28页
        2.2.1 串联混合动力构型第24页
        2.2.2 单电机并联无变速器构型第24-25页
        2.2.3 单电机在变速器后部并联构型第25-26页
        2.2.4 单电机在变速器前部并联构型第26-27页
        2.2.5 双电机无变速器构型第27页
        2.2.6 一体化起动机(ISG)构型第27-28页
    2.3 国外混合动力客车构型第28-29页
        2.3.1 福伊特(Voith)公司的I 轴电机构型第28-29页
        2.3.2 艾利逊(Allison)公司的双模混合动力构型第29页
    2.4 客车混合动力构型现状分析第29-30页
    2.5 客车混合动力构型评价方法第30-37页
        2.5.1 客车混合动力构型性能指数第30-32页
        2.5.2 分项性能评价第32-33页
        2.5.3 构型技术难度系数第33页
        2.5.4 企业能力系数和高校的能力增强作用系数第33-34页
        2.5.5 构型的成本分析第34-37页
    2.6 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一汽深度混合动力客车构型开发及总成参数设计第39-66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深混构型选择第39-46页
    3.3 总成功率参数选择第46-65页
        3.3.1 混合动力客车功率匹配基本原则第46-48页
        3.3.2 混合动力客车总功率匹配第48-51页
        3.3.3 混合动力客车发动机参数匹配第51-54页
        3.3.4 电机系统参主要数匹配第54-63页
        3.3.5 深度混合动力客车电池参数匹配第63-65页
    3.4 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一汽深混客车控制策略开发及仿真验证第66-103页
    4.1 引言第66-67页
    4.2 整车控制策略总体结构第67-72页
        4.2.1 混合动力总成主要工作状态第67-68页
        4.2.2 基本控制原理第68-69页
        4.2.3 深度混合动力整车控制策略第69-72页
    4.3 主要控制模块开发第72-83页
        4.3.1 控制模式模块第72-77页
        4.3.2 驱动模式第77-80页
        4.3.3 滑行模式第80-81页
        4.3.4 制动模式第81页
        4.3.5 换挡过程第81-82页
        4.3.6 转矩分配模块第82-83页
    4.4 整车控制策略仿真验证第83-93页
        4.4.1 II 轴电机性能仿真第84-90页
        4.4.2 I 轴电机性能仿真第90-92页
        4.4.3 经济性仿真结果第92-93页
    4.5 Plug-In 控制策略开发第93-102页
        4.5.1 Plug-In 混合动力汽车的基本概念第93-94页
        4.5.2 Plug-In 混合动力汽车节能机理第94页
        4.5.3 Plug-In 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行驶里程第94-96页
        4.5.4 Plug-In 混合动力汽车的要求第96-97页
        4.5.5 Plug-In 混合动力汽车对电池的要求第97-98页
        4.5.6 Plug-In 混合动力汽车对电机的要求第98页
        4.5.7 一汽深度混合动力客车Plug-In 控制策略第98-100页
        4.5.8 Plug-In 混合动力汽车对国家电网的影响第100-102页
    4.6 小结第102-103页
第五章 基于工况的混合动力控制及总成参数开发第103-115页
    5.1 引言第103页
    5.2 控制策略参数开发标定第103-107页
    5.3 发动机性能设计第107-113页
        5.3.1 性能设计原则第109页
        5.3.2 换气系统优化设计第109-110页
        5.3.3 供油系统改进第110-112页
        5.3.4 发动机标定的调整第112页
        5.3.5 整机性能开发结果第112-113页
    5.4 小结第113-11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第115-117页
    6.1 全文总结第115页
    6.2 文章主要创新点第115-116页
    6.3 研究展望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0页
作者简介第130-131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131页
攻读博士期间学术成果第131-132页
致谢第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延边—东宁地区晚中生代浅成热液金铜矿床的成矿流体与成矿机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模糊理论的数控车床可靠性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