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车削加工及车床(旋床)论文--程序控制车床和数控车床论文

基于模糊理论的数控车床可靠性分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课题来源第12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1.4.1 FMEA 的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2 影响度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3 可靠性分配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5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19-22页
第2章 基于模糊理论的数控车床故障风险分析第22-46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传统故障风险分析方法第22-23页
    2.3 模糊加权几何平均法第23-25页
        2.3.1 质心法原理第23-24页
        2.3.2 模糊加权几何平均法第24-25页
    2.4 故障模糊风险分析模型第25-32页
        2.4.1 语言值的确定第25-30页
        2.4.2 模糊FMEA 模型的求解步骤第30-32页
    2.5 数控车床故障模式分析第32-42页
        2.5.1 数控车床特点第32-33页
        2.5.2 数控车床故障分类第33页
        2.5.3 数控车床故障模式分析第33-42页
    2.6 数控车床故障模糊风险分析第42-44页
    2.7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3章 数控车床可靠性评价第46-74页
    3.1 数控车床整机可靠性建模第46-64页
        3.1.1 故障间隔时间的预处理第46-48页
        3.1.2 故障间隔时间分布模型初选第48-51页
        3.1.3 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第51-56页
        3.1.4 分布模型的优选第56-59页
        3.1.5 分布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第59-62页
        3.1.6 数控车床可靠性特征函数的确定第62-64页
    3.2 整机可靠性评价第64-66页
        3.2.1 MTBF 点估计第64-65页
        3.2.2 MTBF 区间估计第65-66页
    3.3 子系统可靠性建模第66-72页
        3.3.1 数控车床工作台可靠性建模第66-69页
        3.3.2 数控车床其他子系统可靠性模型第69-72页
    3.4 数控车床各子系统可靠性评价第72-73页
    3.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4章 数控车床影响度分析第74-86页
    4.1 引言第74-75页
    4.2 可靠性影响度指标第75-78页
        4.2.1 子系统影响度指标第76-77页
        4.2.2 子系统临界影响度指标第77-78页
        4.2.3 修复临界指标第78页
        4.2.4 运行临界指标第78页
    4.3 数控车床子系统影响度第78-80页
        4.3.1 数控车床子系统可靠性影响度静态模型第79页
        4.3.2 数控车床子系统可靠性影响度动态分析第79-80页
    4.4 子系统影响度排序第80-85页
        4.4.1 整机和子系统的可靠度函数第80-81页
        4.4.2 子系统可靠性影响度静态模型第81-82页
        4.4.3 子系统可靠性影响度动态模型第82-83页
        4.4.4 子系统可靠性影响度分析第83-85页
    4.5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5章 数控车床可靠性分配第86-106页
    5.1 引言第86页
    5.2 可靠性分配的目的和意义第86-88页
        5.2.1 可靠性分配的目的第86-87页
        5.2.2 可靠性分配的意义与分配准则第87-88页
    5.3 可靠性分配的注意事项第88-89页
    5.4 可靠性分配方法概述第89-93页
        5.4.1 等分配法第89-90页
        5.4.2 AGREE 分配法第90页
        5.4.3 专家评分分配法第90-92页
        5.4.4 可靠性指标的确定第92-93页
    5.5 数控车床可靠性分配第93-104页
        5.5.1 整机的可靠性框图第93页
        5.5.2 数控车床可靠性分配的影响因素分析第93-95页
        5.5.3 数控车床可靠性分配模型第95-97页
        5.5.4 可靠性模糊分配比例计算第97-103页
        5.5.5 子系统的可靠性分配第103-104页
    5.6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6章 结论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5-11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16-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附录第118-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产品工程化的混合动力客车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复杂地质条件地震多波照明及地震采集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