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论文--煤化学基础理论论文

神府煤与木质素及相关模型化合物的共热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4页
    1.1 煤的热溶工艺概况第11页
    1.2 影响热溶的因素第11-15页
        1.2.1 煤本身结构对热溶率的影响第12-13页
        1.2.2 溶剂性质对热溶率的影响第13-14页
        1.2.3 热溶温度对煤热溶过程的影响第14-15页
    1.3 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的协同作用第15-18页
        1.3.1 生物质的基本组成第15-16页
        1.3.2 生物质对煤热解产率的影响第16-17页
        1.3.3 生物质对煤热解产物的影响第17-18页
        1.3.4 生物质对煤热解过程的脱S脱N作用第18页
        1.3.5 生物质含量对煤热解温度的影响第18页
    1.4 生物质与煤热解过程的机理分析第18-20页
        1.4.1 生物质灰中碱金属的催化作用第19页
        1.4.2 生物质中CaO的促进作用第19页
        1.4.3 生物质中H的促进作用第19-20页
        1.4.4 生物质对煤热解过程的物理抑制作用第20页
    1.5 煤及其相关模型化合物的热解反应第20-22页
        1.5.1 芳环烷烃的热解概况第20-21页
        1.5.2 含氧桥键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热解反应第21-22页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4-30页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第24-25页
        2.1.1 实验原料第24页
        2.1.2 实验试剂第24-25页
    2.2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5-26页
    2.3 实验方法第26-28页
        2.3.1 煤与木质素的连续流动热溶第26-27页
        2.3.2 煤与木质素模型化合物的管式釜间歇热溶第27-28页
        2.3.3 相关模型化合物的间歇热溶第28页
    2.4 表征方法第28-30页
        2.4.1 元素分析第28页
        2.4.2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28-29页
        2.4.3 同步荧光分析第29页
        2.4.4 气相色谱分析(GC)第29页
        2.4.5 热重(TG)分析第29-30页
第三章 神府煤与木质素单独热溶行为研究第30-46页
    3.1 热溶温度的影响第30-32页
    3.2 溶剂的影响第32页
    3.3 煤与木质素单独热溶产物表征第32-44页
        3.3.1 元素分析第32-34页
        3.3.2 红外光谱分析第34-37页
        3.3.3 热重分析第37-43页
        3.3.4 同步荧光分析第43-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神府煤与木质素共热溶行为研究第46-63页
    4.1 热溶温度的影响第46-49页
    4.2 溶剂对煤与木质素共热溶性能的影响第49-51页
    4.3 木质素配入比例对煤与木质素共热溶性能的影响第51-52页
    4.4 煤与木质素共热溶产物表征第52-61页
        4.4.1 元素分析第52-54页
        4.4.2 红外光谱分析第54-57页
        4.4.3 热重分析第57-59页
        4.4.4 同步荧光分析第59-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煤和木质素及其相关模型化合物共热解行为研究第63-75页
    5.1 产物定量分析标准曲线的绘制第63-64页
    5.2 苯酚与神府煤模型化合物共热解行为研究第64-71页
        5.2.1 温度的影响第65-69页
        5.2.2 苯酚添加的影响第69-71页
    5.3 木质素与神府煤模型化合物共热解行为研究第71-72页
    5.4 苯酚与神府煤的热溶反应第72-74页
    5.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结论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在学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第83-84页
本文特色与创新之处第84-85页
致谢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导电聚合物的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铅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塑料模具钢板加工开裂成因研究及生产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