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弗莱雷的文化行动理论--基于《被压迫者教育学》的解析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1.1.1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 1.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9-10页 |
|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2 弗莱雷的成长历程 | 第13-19页 |
| 2.1 生活的感悟 | 第13-14页 |
| 2.2 民族的守望 | 第14-15页 |
| 2.3 时代的变迁 | 第15-16页 |
| 2.4 批判的哲学 | 第16页 |
| 2.5 实践的回归 | 第16-17页 |
| 2.6 灵魂的超越 | 第17-19页 |
| 3 文化行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9-35页 |
| 3.1 文化行动理论的产生和宗旨 | 第20-23页 |
| 3.2 压迫性的文化行动及其特征 | 第23-28页 |
| 3.3 革命的文化行动及其特征 | 第28-32页 |
| 3.4 两种文化行动区别 | 第32-35页 |
| 4 革命的文化行动的实现方式——对话 | 第35-44页 |
| 4.1 对话的实质 | 第35-37页 |
| 4.2 对话的困境 | 第37-40页 |
| 4.3 对话的条件 | 第40-44页 |
| 5 弗莱雷的文化行动理论的贡献和局限 | 第44-51页 |
| 5.1 文化行动理论的贡献 | 第44-47页 |
| 5.2 文化行动理论思想的局限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附录 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