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 第15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1.2.2 研究对象的范围 | 第15页 |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1.3.1 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1.3.2 TOD理论 | 第17-18页 |
1.3.3 B&TOD理论 | 第18页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8-20页 |
1.4.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19页 |
1.4.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20页 |
1.5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第20-22页 |
1.5.1 研究的方法 | 第20-21页 |
1.5.2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2. 自行车交通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探讨 | 第22-42页 |
2.1 北京市自行车交通发展概述 | 第22-26页 |
2.1.1 80年代以来北京市自行车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2.1.2 北京自行车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2.2 “最后一公里”的意义范畴 | 第26-32页 |
2.2.1 什么是“最后一公里” | 第26-27页 |
2.2.2 “最后一公里”的特征分析 | 第27-29页 |
2.2.3 “最后一公里”的接驳模式探讨 | 第29-32页 |
2.3 国内外自行车高架快速路建设案例 | 第32-42页 |
2.3.1 国外相关实践研究 | 第32-41页 |
2.3.2 国内相关实践研究 | 第41-42页 |
3. 西直门地铁站“最后一公里”换乘接驳问题综述 | 第42-50页 |
3.1 选取西直门地铁站地段研究的代表性 | 第42-43页 |
3.2 高梁桥斜街/交大东路-西直门地铁站周边现状调研 | 第43-46页 |
3.2.1 区位 | 第43页 |
3.2.2 交通现状 | 第43-45页 |
3.2.3 人口类型 | 第45-46页 |
3.3 高梁桥斜街/交大东路-西直门地铁站地段交通问题 | 第46-50页 |
3.3.1 西直门地铁站“最后一公里”交通接驳问题的表现 | 第46-48页 |
3.3.2 西直门地铁站“最后一公里”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48-49页 |
3.3.3 西直门地铁站“最后一公里”交通接驳模式研究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页 |
4. 自行车高架快速路建设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整合的策略 | 第50-74页 |
4.1 自行车高架快速路的建设研究 | 第50-73页 |
4.1.1 自行车高架快速路建设选址分析 | 第50-53页 |
4.1.2 自行车高架快速路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 第53-54页 |
4.1.3 自行车高架快速路的建设形式 | 第54-56页 |
4.1.4 自行车高架快速路相关经济技术指标 | 第56-57页 |
4.1.5 自行车高架快速路出入口设置 | 第57-59页 |
4.1.6 自行车高架快速路标识设置 | 第59-64页 |
4.1.7 自行车高架快速路下部空间利用 | 第64-66页 |
4.1.8 自行车高架快速路停车系统规划 | 第66-68页 |
4.1.9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配套规划 | 第68-70页 |
4.1.10 西直门地铁站周边自行车交通换乘接驳策略 | 第70-73页 |
4.2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5.1 结论 | 第74-76页 |
5.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A | 第80-81页 |
附录B | 第81-82页 |
索引 | 第82-84页 |
作者简历 | 第84-8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6页 |